新新聞/周子瑜事件 今年大選的「連勝文槍擊案」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周子瑜事件發酵!韓媒質疑JYP動機

圖/資料照

撰文/姚人多(新新聞)

台灣十六日選出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以橫掃千軍的氣勢,將朱立倫徹底擊倒。她的獲勝,沒有意外。對絕大多數選民來說,這場總統選舉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告一段落。

儘管國民黨的正毅兄弟每天召開記者會抨擊蔡英文,不過,這兩個人的演出,除了填補新聞的垃圾時間,與製造一些笑料之外,對國民黨的選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朱立倫本人對於自己的命運心知肚明。甚至,如果從選舉的專業來看,他根本已經放棄這場選舉。選前兩周,他的發言有如放錄音帶一樣,千篇一律,了無新意。他非常在意蔡英文的幕僚可以幫她寫華麗的演講稿。不過,換一個角度來想,一個堂堂百年大黨的總統候選人,連像樣一點的文稿都弄不出來,這個黨不敗才怪。

策略性移轉焦點到立委選戰

總統大選早已無懸念,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在選前兩周,人們於是把討論的焦點轉移到國會的席次上頭。我必須強調,這不是什麼自然而然的轉移,而是民進黨選舉策略的成功。既然總統贏定了,民進黨全面鎖定立委席次的攻防。

如果仔細檢視蔡英文在選前兩周的發言,我們會發現,她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論述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很多人認為,這是民進黨坑殺第三勢力的狠招,不過,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一種不得
不然的自保攻勢。

在民進黨全面喊出「不要分票」、「不要配票」的時候,該黨政黨票的民調大概是掉到剩下23%左右。而且,那一波掉落的趨勢幾乎是像下樓梯一樣,每天都往下掉。在那一陣子,民進黨的政黨票快速往第三勢力、尤其是時代力量移動。最好的時候,時代力量政黨票的民調曾經一度來到15%左右。

綠社盟原有機會跨越5%

蔡英文的喊話,以及黨機器的全面動員,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效果。民進黨的民調又像上樓梯一樣,每天慢慢回升。不過,這裡的重點在於,時代力量或綠社盟等第三勢力的民調,經過幾天的政黨攻防後,穩定下來。

選前一、兩天的民調透露,民進黨的政黨票大概維持在30%左右,時代力量10%,綠社盟則是3%。換句話說,如果把未表態的選民加進去,下一會期台灣的立法院,照道理,時代力量大概有四到五席的不分區,而綠社盟則非常有可能會跨過5%的門檻。

不過, 根據投票結果, 民進黨在政黨票囊括約44.06%的選票,時代力量則為6.11%,綠社盟只剩下2.53%。現在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因素,讓那些原本打算投給小黨的選民,在投票那一剎那轉而投給民進黨呢?

確切的原因當然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才能得知。不過,根據經驗法則,像這種選民在最後一刻,大規模地更改他們的投票行為,原因必然跟投票前的突發事件有關。

比如說,2011年的連勝文槍擊案,讓藍軍的選票一下子衝高。如果按照這個規律,我們得到的結論就會很清楚了。上周的大選,最大的突發事件絕對是周子瑜被迫道歉的影片,在選前之夜於網路上快速流傳。

小黨在周子瑜事件失去發言權

這個道歉影片,戳穿了國民黨多年以來一直津津樂道的九二共識騙局。台灣人民被激怒了,根本沒有「各表」。一個十六歲的小女生拿國旗,都會因為中國的壓力,而被經紀公司用這種接近斬首式的方
式來處理。

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政府除了口頭表達不捨與聲援之外,他們束手無策。在台灣國族主義高漲的同時,2016年大選的意義已經悄悄改變。有一個議題從選民的議程中消失了,或者變得不重要了。那個議題就是,給新興政黨一個機會,讓台灣的國會真正走向百花齊放的多元政治。

小黨在周子瑜事件上失去了發言權,這是他們無力回天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他們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選舉活動依法必須結束,它們無法動員,無法抗議,甚至連給個說法、占個版面的機會都沒有。
從一月十五日晚上到一月十六日整天,這些年來他們在選民心中所建構的新政治圖像快速流失。原先的戰場不見了,台灣人民做出了選擇,「國難當頭」,他們集體把票給了民進黨。

國難當頭,選民期待民進黨

這些年來,小黨在解析中國因素上的貢獻值得肯定。同時,他們願意用具體的行動,來彰顯他們與民進黨中間路線的區隔,更應該給予掌聲。不過,政治的殘酷在於,選民的反應是直接的。當國民被欺負時,選民的期待自然會投射在一個最大的力量上頭。

這是民進黨在國會贏得漂亮的原因,不過,民進黨也不需要太高興。政治就是一個彈簧,如果民進黨執政之後在中國議題上處理不好,無法給予台灣人民他們要的尊嚴,現在選民投射的期待有多高,未來反彈的力道就有多大。

(更多文章請見1507期《新新聞》,或參考新新聞官網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四颱並存 天兔生成?氣象署最新說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