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選後仍亢奮、易怒?恐有「選舉症候群」 3症狀未恢復需掛診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若選舉過後有焦慮、憂鬱和躁症,恐有「選舉症候群」。(圖/記者楊澍攝影)

▲若選舉過後有焦慮、憂鬱和躁症,恐有「選舉症候群」。(圖/記者楊澍攝影)

2022年九合一選舉落幕,許多民眾在大選前後情緒變得焦慮、低落、合併無望感,無法入眠,亦有民眾選後結果不如預期,情緒變得易怒,甚至與親朋好友意見相左,發生口角及肢體衝突;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曹文沿表示,此類症狀在國內外均不少見,「選舉症候群」(美國稱為post-election stress disorder)並非一個正規的醫學名詞,但選舉活動對於大眾的心理影響確實無遠弗屆。

曹醫師指出,不論政治立場為何,許多人自選舉季節開始接收到許多壓力,當人們一醒來,每日接受到的新聞及社群媒體貼文鋪天蓋地,充滿了對時事的擔憂、對政治人物的揭弊。政論節目常告訴我們「如果你投票給某人/政黨,就會發生無法挽回的災難」,這些訊息往往挑起大眾的對未來的失控感,使人不信任他人,情緒變得焦慮易怒;若本身對選舉議題越是熱衷投入,或本身就是選舉/政黨工作者,或原本就有身心科問題者,精神狀況就越容易受到影響。

「選舉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分類如下:

焦慮:此為大宗症狀。從選舉前民眾就常有例如失眠/淺眠、對事物過多擔憂、無法專注,情緒易怒,或是不明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胃痛、胸悶心悸等。

憂鬱:常見於選後,若結果差強人意,常有嚴重的失落感,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變化、睡眠情形改變、社交退縮、疲累、對人生覺得無望。

躁症:有些民眾在選舉期間異常亢奮,睡眠需求減少,精力旺盛,不斷發表言論以及跑造勢活動,甚至在選後亦無法恢復,與人常有爭執。

王紹丞醫師表示,可藉由運動、保持興趣活動來轉移焦點。(圖/記者楊澍攝影)

▲王紹丞醫師表示,可藉由運動、保持興趣活動來轉移焦點。(圖/記者楊澍攝影)

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王紹丞醫師表示,對於選舉時事保有一定的接觸與關懷,雖是公民的責任,但在接受相關訊息的同時,如果有上述情緒的變化,可以先遠離此類的媒體訊息、暫停討論、轉移生活焦點、保持日常生活作息、保持興趣活動,並與親友保持聯絡,表達自己的感受,運動、正念冥想也是值得嘗試的好方法。

若您或您的親友因上述的症狀,選後情緒持續未恢復,影響到工作、生活功能或人際關係,建議可至身心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

#九合一選後新政局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