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詩雅、何世得/美國報導
您知道嗎?現在連「雞肉」也能用人造方式做出來!而且還是台灣人的創意,旅美學者「謝富弘」用一袋袋蘿蔔纖維、豌豆蛋白質等植物性原料,做出高度仿真的「素肉」,以假亂真的雞肉條還登上《紐約時報》,到底是怎麼辦到的?跟著三立採訪團隊,前進美國密蘇里州一探究竟!
記者:「老師,超越肉就是在這實驗室創造出來的嗎?」
▲植物肉製作過程。
美國密蘇里州有一家神秘工廠,工作人員在產線上,不停把黃色粉狀物倒進機器裡,機械聲音不大,倒是蒸煮的熱氣彌漫四周。
一分鐘後,剛剛倒進去的粉加水變糊,高壓收成塊狀,而且完成塑形做好切割,來到另一個工作台,沾上麵粉拌一拌過篩,下油鍋炸。
▲人造肉。
九十分鐘後,台灣最熟悉的街頭美食鹽酥雞就在我們眼前。
▲急速冷凍包裝。
另一邊它馬上急速冷凍進行包裝,18顆肉丸一包,在全美一萬多個超市上架,一包熱量210卡,比一碗白飯還低,這神密工廠做的是神奇「人造肉」,背後英雄是台灣人。
▲教授利用植物纖維製作肉品。
謝富弘博士是密蘇里大學「21世紀傑出食品計畫」推行人,曾擔任美國桂格燕麥研發工程師,長年在實驗室工作,他對化學敬而遠之,專長於用天然食材製造彈性口感,在植物大觀園千挑百選挖寶後,發現黃豌豆的蛋白質就是一座金銀島,有營養、也有「植物肉」的條件。
記者:「它的成份非常天然?」密蘇里大學教授謝富弘:「對,都是天然的,除了豆豌之外,還有一些葫蘿蔔纖維,還有大豆纖維。」
▲素雞柳條。
早在2013年英國利用牛細胞,產出人造牛排前5年,謝教授的「無雞肉雞柳條」已經問世,當年金融海嘯,這場肉品大改造,並沒有一炮成名,反而是Ethan Brown這位茹素的美國牛仔注意到了,他在農場長大,從小就體認,人為了享受肉品犧牲環境,超過10公斤飼料才換來1公斤牛或豬肉,地球暖化背後,有近2成的碳排來自牲口。
2008年人造雞柳誕生不久,Ethan Brown就找上謝富弘合作,引入比爾蓋茲的資金,挖角麥當勞前CEO加入擔任人造肉公司董事。
▲素雞肉絲。
謝教授十多年來研發的配方還是亮點,這是他在不同機械壓力、溫度組合,反覆微調的心血。密蘇里大學教授謝富弘:「機器生產出來它就是條狀。」
人造肉的原理是利用高溫讓麵糊變硬,再透過瞬間高壓,把蛋白擠壓出雞肉的質感,還能拉出肌肉的紋理,這也是研發最難的一道關卡,成功後要在美國來上一道人造嘉義雞肉飯也沒問題。
▲素雞肉絲。
記者:「它連這個纖維都做得好像」密蘇里大學教授謝富弘:「對,很細,就用這樣來吸引顧客。」
▲雞柳條。
一顆豆子做出逼真雞柳條,有青菜營養優點,卻沒有肉類的膽固醇負擔,兼顧五官感受,在人造肉上以鐵條燙出假燒烤烙印,十足畫龍點睛。
密蘇里大學教授謝富弘:「雞胸肉賣得比較好,所以就模仿雞胸肉。」記者:「所以雞腿肉也是可以的?」密蘇里大學教授謝富弘:「是可以的,可以做出來,顏色比較深一些,雞腿肉血紅素比較多一些,所以雞腿肉跟雞翅膀肉的雞肉味比較重一點。」
密蘇里大學教授謝富弘:「這是牛肉。」記者:「雞肉之後再進化的產品?」
▲人造素牛肉。
這是人造牛肉,色澤來自甜菜的天然色素,也是冷凍熟食。
記者:「還是有牛肉的味道,但是如果微波太久,旁邊就脆脆的(焦)。」
▲素牛肉深受美食客喜愛。
人類終於找到動物蛋白質的取代品,量產3年後,280到340克售價,約合台幣180元,等於當地一個漢堡餐價格,Brown和謝教授的未來之宴,有不少人模仿,他們趁勝追擊,整片牛排在最近問世,兩位愛吃牛肉漢堡消費者現場試吃後發現。
美食部落客:「我對這牛肉沒有任何疑問,很好吃!」
▲素漢堡肉。
滋味是再纖細敏感不過的美學,抽出這假漢堡肉,厚度雖不到1公分,但咬肉噴汁在舌上、齒間滑動的真實肉感騙過不少人,其中包括首富比爾蓋茲,這個人造肉還有個響亮的名,叫做野獸漢堡(Beast burger)。
超越肉公司創辦人Ethan Brown:「你如果10年後去超市,會有蛋白產品區,不是肉品區,豌豆、羽扇豆、白腰豆、黃豆,都是不同的來源,另一邊就是真品肉。」
一場「植物肉」革命正在發起,因為愛吃動物肉的人類銷耗太多地球的未來。
▲玉米生產量。
Westhoff是美國食物農業政策研究所的主任,他攤開一份驚人數據,西元2000年,全球4.27億噸的玉米,拿去餵養牲畜,15年來人類拚命增產,結果產量一半, 接近6億萬噸拿去當飼料。
美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Patrick Westhoff:「人們生活改善,會去消費動物蛋白,各國都一樣,除了吃素食者或有特別因素選擇不吃肉,不然幾乎每個國家皆增加肉品消費量。」
▲植物蛋白製成的蛋。
亂世中能取代動物蛋白的永續產業成了救星,人類再也不必爭論究竟是蛋生雞,或雞生蛋。新鮮蛋汁拌一拌, 不到1分鐘就凝結成鵝黃色的炒蛋
,散發雞蛋香氣,但這根本不是蛋。
▲高粱、黃豌豆。
專家利用油水和植物配方來擔任母雞的工作,這是在矽谷的新創公司,產品也用流行的Beyond開頭,叫Beyond egg「超越蛋」。35歲長年茹素的CEO是前美式足球員Josh,2011年他發明人造蛋,之前是到非洲當義工的大男孩,過程中他進行了287次實驗,最後選了高粱、黃豌豆等六種植物蛋白,組成人造蛋「粉」上市,雖不能做成荷包蛋、水煮蛋,但是卻更環保。
▲李嘉誠投資超越蛋。
現在他帶領的母雞團隊已變身首富團隊,有比爾蓋茲投資,連香港李嘉誠都嗅到蛋香,兩大首富挹注等同台幣30億的資金等他花。
超越蛋漢普頓公司創辦人Josh Tetrick:「植物供給是永續性的,減少碳排放、省水、不殺生,這些都創建一個更實惠的食物系統。」
▲食品研發團隊。
工作室裡生化博士、食品科學專家,還有負責調製口感的餐廳大廚師,共同目標就是讓這金雞蛋成本比有機蛋便宜,「未來之宴」冒出頭,食品市場裡的創新大戰永遠有看頭。(整理:實習編輯方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