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國際媒體六大QA一次看!為何中對台健康議題強硬?薛瑞元揭殘酷現實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薛瑞元於日內瓦舉辦國際記者會(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畫面)

▲衛福部長薛瑞元於日內瓦舉辦國際記者會(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畫面)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於今(21)日起至30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但台灣已7年沒有再收到參與邀請函;今(21)日衛福部長薛瑞元,於台灣時間晚間7時舉辦國際記者會時被土耳其通訊社阿納多盧通訊社記者問到,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衛生議題對台如此強硬?薛瑞元表示,中國對台灣態度強硬不是只有在健康議題,而是多方面的強硬,他也點名中國是容易發生新興傳染病的地方,若台灣若未能加入全球防疫網,難保下次不會成為疫情破口。

世衛大會於今日展開,台灣2009年至2016年間曾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但自2017年起就因政治因素,至今已7年沒有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由衛福部長薛瑞元帶隊的世衛行動團,於台灣時間5月21日7時,舉行世衛行動團日內瓦國際記者會,呼籲讓台灣加入全球防疫網絡。

會議中,來自土耳其通訊社阿納多盧通訊社的記者問到,(Q1)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衛生議題對台如此強硬?與日後面臨的國際局勢。

衛福部長薛瑞元則表示,中國對台灣態度強硬不是只有在健康議題,而是多方面的強硬。薛瑞元也表示,中國在台灣周邊演習也是重要的議題,在健康醫療領域裡,應該以全民全世界生命健康為主要議題,不應將政治力牽涉進來。

而在台灣面臨的國際局勢上,薛瑞元則表示,台灣有越來越多支持台灣的國家和友人,這是因為台灣衛生醫療的軟實力有被世界看見,而他也強調,台灣在這些年來的成長過程當中,逐漸成為世界網絡中間的議員,網絡和其他國家的交流是越來越密切。所以如果說有全世界有傳染病疫情出現,台灣若變成破口,疫情可能快速傳播出去。薛瑞元表示,台灣為全世界衛生領域的重要成員,當然支持台灣加入全球防疫網,這是政治議題,而不是政治議題。

有媒體提問,(Q2)WHO幹事長譚德賽(Tedros)指台灣加入世衛大會的關鍵在於會員國,台灣有何回應?

對此,薛瑞元表示,事實上在2009年到2016年台灣也曾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加入世界衛生大會WHA,那時候是經由WHO幹事長的邀請,並沒有需要所有會員國的投票。譚德賽幹事長講這件事是和實際有落差的。

(Q3)被問到是否年復一年的爭取,會不會擔心造成疲乏?薛瑞元表示,一年復一年的爭取造成疲乏,這是我們所需面對的現實,只有不屈不撓的努力,才有可能有成果,如果停止就不可能。

薛瑞元也指出,台灣在和世界所有這些國家交往,在衛生領域不會只有要這些國家支持台灣加入WHO,談的內容包括國與國在一位領域的合作,包括提供給某些國家的一位協助,跟其他國家在醫衛方面的資訊交換,有很多方向都可以一起談的。

當我們與這些國家進一步合作、幫忙,就會得到更多國家的支持,單講台灣加入WHA、WHO的訴求不是要求各國憐憫,而是基於互相之間的合作,互相之間的利益。

(Q4)路透社提問,是否認為今年可加入WHA ?薛瑞元則表示,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邀請函,但任何還沒有確定之前,都會不放棄任何的努力。

(Q5)法新社提問,台灣被排除全球公衛體系是否可能會讓疫情變糟?

薛瑞元表示,事實上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應該要去對照,台灣不被排除會有好的結果嗎?薛瑞元說,不敢說一定有好的結果,但台灣長久以來從中國得到衛生議題資訊是很少的,全世界從中國得到的疫情資料也是很少,台灣和中國緊鄰,台灣也一直注意中國的潛在訊息。

薛瑞元說,以這次新冠疫情來看,2019年底台灣就發現在中國有可疑肺炎個案在散播,2020年初在1月台灣要求讓專家到中國武漢實地了解,當我們去看了之後回來,專家給出意見已經有人傳人的疫情存在。台灣1月中就將新冠列為最高等級的法定傳染病,當時如果台灣是世界衛生組織一員,就可以直接將訊息很快給WHO,甚至可加上警告。

當時適逢華人農曆新年,除了中國境內,也會往國外大規模的移動旅遊,當時在農曆過年後,歐洲很快就發生疫情感染是「從中國那邊傳過來」。如果台灣是WHO的一員,不能保證不會發生,但可以保證會有較低的機會,發生大爆發。

(Q6)未來後疫情時代,台灣繼續被排除在國際衛生體系之外,可能造成的最大威脅?薛瑞元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因為台灣有充分警覺性,在第一時間能夠採取防範措施,下一次,台灣是否仍然這麼幸運,就不知道了。從SARS和新冠都可發現在中國因為許多條件下很容易發生新興傳染病。

台灣可以說是整個世界在面對新興傳染病的第一線,如果沒有一個全球網絡,提供台灣資訊,且讓台灣提供資訊,台灣有可能成為下個疫情爆發的破口。以台灣跟全世界交往的情形下,台灣若成為破口,對全世界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台灣的確有十分充分的理由被納入WHO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