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少吃就能減重?醫曝「3大NG體質」除飲食控制外「這件事」也很重要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如何改善體態?養成運動習慣、規律運動有一定的幫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如何改善體態?養成運動習慣、規律運動有一定的幫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減重是不少人一輩子的課題,雖現代人不一定會吃多,不過體態會隨著年齡增長與代謝變差越來越難控制而造成肥胖,有些民眾以為只要不吃肉、節食等「健康方式」方式就能減重。對此,內科醫師表示,肥胖依脂肪堆積的位置可分為3大類,除靠飲食控制對症下藥改善體態外,建議可透過益生菌、B群等保健食品補充來提升腸道健康,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減重。

根據世界肥胖聯盟估計,2030年全球將有10億肥胖症患者,每7名男性就有1人、每5名女性就有1人罹患肥胖症。台灣肥胖醫學會最新調查也顯示,國內近7成民眾同意肥胖是慢性病,但有近5成並不清楚肥胖的定義。

而據衛福部公布之體位定義,BMI ≧ 27.0即為「肥胖」。高雄陳顯明診所副院長、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肥胖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當熱量攝取大於消耗時,就會讓體重上升,至一定比例時即為肥胖。

喬聖琳醫師表示,根據脂肪堆積的位置可對照出3大類「NG體質」,飲食與控制方式也不同。(圖/喬聖琳醫師提供)

▲喬聖琳醫師表示,根據脂肪堆積的位置可對照出3大類「NG體質」,飲食與控制方式也不同。(圖/喬聖琳醫師提供)

台塑生醫 i 醫健康診所醫師、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喬聖琳表示,現代人大多精緻飲食,即便吃的不多仍有可能變胖;造成肥胖的原因除飲食選擇外,與血糖與三酸甘油酯等數值偏高引起的「代謝症候群」也有關。而根據脂肪堆積的位置,可對照出蘋果型、梨型、綜合型肥胖等3大類肥胖「NG體質」,飲食與控制方式更有大不同。

她說,蘋果型肥胖的人脂肪多集中在「腰腹部」,四肢較細,脂肪容易堆積在內臟周圍,造成內臟脂肪較多的狀況。這類型的人常熬夜、愛吃宵夜,攝取較多的高油、高糖食物,因此飲食上要避免上述不良飲食習慣外,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紅肉等,並以伏地挺身加強上身運動;「台灣女性」則多為梨型肥胖者,脂肪多囤積在「下半身」如臀部及下肢,通常運動量不足、代謝差,建議飲食上避免高鹽、重口味的食物,以及避免冰飲、冰品等冰涼飲食外,應著重騎腳踏車等下身雕塑的運動。

而綜合型肥胖者則結合了蘋果+梨型肥胖的特點,在飲食上要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高糖或高鹽分的食物,如選擇纖維高的五穀類,搭配適量的蔬菜、水果及雞、魚肉等優質的蛋白質,加上有氧運動來降低全身的體脂肪。

另外,近期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相與肥胖及糖尿病之間有相關性,通常肥胖的人「腸道菌相出現失衡」,腸道中厚壁菌門與擬桿菌門的相對比率較高。根據《Nature》在2013年所發表研究指出,給予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低脂、低熱量,富含蛋白質與纖維的健康飲食,能改變腸道細菌的組成,使得厚壁菌門下降,擬桿菌門上升,降低身體發炎情形。

要改善體態除飲食控制、減少高熱量是關鍵,醫師建議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也是方式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要改善體態除飲食控制、減少高熱量是關鍵,醫師建議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也是方式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如何改善體態?喬聖琳表示最重要還是需要飲食控制,佔了70%關鍵因素,而運動約佔20至30%。除此之外,建議民眾可同時透過常見益生菌品牌如SBM、B群、礦物質鉻、鋅和膳食纖維等補充來提升腸道健康。目前市面上也出現專利日本茶花萃取、山葵葉、難消化性麥芽糊精與綜合蔬果發酵物等成分的保健食品,研究發現能抑制脂肪吸收、促進代謝與抗氧化等功能並獲專利,民眾也可參考。但她也呼籲民眾,想快速控制體態時也要確認身體的負荷程度,與醫師諮詢後採循序漸進的方式,才是更好的享瘦健康之道。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李多慧遭跟騷不敢回家 現身新北婦幼隊報案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