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三伏貼(圖/記者黃仲丘攝)
夏天常伴隨午後雷陣雨,溫暖潮濕的環境也讓許多民眾出現氣喘、乾咳等呼吸道疾病大爆發。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三天,許多民眾常會利用三伏貼療法,在這幾天補正氣,調身體來改善過敏。過去研究發現,19歲以下做三伏貼,效果最好。且對慢性紅斑性狼瘡病人也有調理身體的作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呼籲民眾可於今年的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等三日施行貼藥治療,為入夏做好準備。
三伏貼是從傳統灸法演變來的一種利用中藥材貼在人體穴位上,利用夏天最熱的三個節氣,在人體體表微循環最好的時候,容易將體表藥物吸收,進而刺激穴位,達到免疫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等刺激作用,進而調節體質。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表示,過去台灣曾研究使用三伏貼一年後的效果追蹤,發現對過敏性疾病特別是,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皮膚炎特別有效,研究發現60%表示有效果的患者,在貼一年後3次症狀可改善約40-60%。中國也有研究發現,貼三年後,(9次)症狀改善約 80%。
此外,過去也發現即使沒有過敏,三伏貼對一般人的身體狀況也可做調理,對慢性紅斑性狼瘡病人也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亞萱表示,對於有虛寒體質,如容易久咳、怕冷的民眾,或是有長新冠後遺症,都適合來做三伏貼,一般民眾若怕到冬天手腳冰冷,也可趁三伏天期間來調理身體。
三伏貼使用的中藥材包括,三伏貼使用藥材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三伏貼可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常敷貼的穴位包括:大椎、風門、定喘、肺俞、脾俞、腎俞等。
但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提醒,三伏貼非健保給付項目,三伏貼的掛號看診方式依各醫療院所公告為準,看診流程需要經由專業的中醫師診察後再進行敷貼治療, 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感到皮膚燒灼和搔癢感,同時貼藥處會出現灼熱和紅潤現象,是常見的正常反應。若無不適感,成人通常可在半小時至 4 小時後可自行除去藥物,孩童則需在半小時至 2 小時後取下藥布和藥物。
可根據個人對於灼痛感的耐受度進行調整,若出現難以忍受的灼熱、刺痛或搔癢感,應提前取下藥布和藥物,切勿擠壓貼藥處或過長時間貼藥。若皮膚出現嚴重過敏或水泡,應立即停止敷貼,注意保護好創面,並塗抹紫雲膏。若水泡較大,請避免抓破或碰水而造成感染,可先塗抹優碘後用消毒紗布覆蓋保護。若有任何疑慮,建議回診請醫療人員協助處理。
▼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等三日施行貼藥治療,為入夏做好準備。(圖/記者黃仲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