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邱瀚模說,民眾腸胃鏡醒來後建議詢問「3問題」不然恐白做檢查。(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大腸直腸癌連續15年成為國內癌症發生率第1名,近年也有不少名人因罹患腸癌過世,國人越來越能接受自費健檢,以及相關麻醉內視鏡等檢查,來及早預防癌症。不過,台大內科主治醫師提醒民眾,做完健檢、照完大腸鏡後一定要問「3個問題」,不然可能等於白做檢查。麻醉科醫師也呼籲,現已有麻醉新藥與新技術,讓受檢者在衛教溝通後無痛、無懼地接受醫療處置,平安甦醒更是首要。
大腸癌連奪15年癌症發生率冠軍!常吃紅肉過量恐有罹癌風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另,國健署也指出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接受《三立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民眾健康意識抬頭,除了就醫外,定期健檢的人數也變多。以台大健檢中心來說,因健檢因都採自費,大部分的民眾約9成會麻醉,但也會有1成多民眾選擇不麻醉;若發現大腸息肉,切除時看要不要麻醉都可以。另,就算是臨床門診上做大腸鏡檢查,麻醉部分也是自費,就看個人需要,不過多數民眾仍會選採麻醉方式較為舒服。
▲常吃紅肉過量恐有罹癌風險。(示意圖/資料照片)
民眾腸胃鏡醒來後必問「3問題」不然恐白做檢查
邱瀚模說,腸癌已成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做大腸鏡等檢查的終極目標,就是偵測早期癌並切除癌前病變。民眾照腸胃鏡時若選擇全麻,待麻醉退去醒來後,建議記得問3個問題,分別為「我腸子有清乾淨嗎」、「有沒有做到盲腸」、「有沒有發現腫瘤性息肉」。
他解釋,因有些人認為越早清越乾淨,其實不見得,「這跟考試一樣,越早開始唸書不會考得比較好」;「有沒有做到盲腸」,則是指因盲腸位在腸鏡檢查時的最底端,有無照到盲腸代表檢查有沒有伸到最深處,「就像看到警察在路邊臨檢時,會想問是否每條巷子都有巡邏」,大腸鏡也是要整個徹底看才不會有遺漏,不然上麻醉檢查時民眾是睡著的,並不會知道檢查到多深入。最後則是「有沒有發現腫瘤性息肉」。他說照大腸鏡時發現的息肉數目、性質、大小,都會影響日後追蹤的間隔頻率。有些人醒來後迷迷糊糊的,結果沒聽清楚醫囑,讓息肉逐漸惡化成大腸癌,那就比較遺憾。
▲邱瀚模說,民眾做大腸鏡等檢查的終極目標,就是偵測早期癌並切除癌前病變。(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不過,民眾接受腸胃鏡檢查所需多久時間?邱瀚模以台大健檢中心的模式為例,胃鏡加腸鏡約20分鐘可完成,若純做大腸鏡則只需15分鐘,加上檢查後至恢復室待民眾甦醒、生理監視器等照護,共約1個多小時;但若檢查時同時發現有息肉,時間上就會拉長。不過,也得視麻醉科專科醫師用藥習慣而定,因近年因有半衰期較短、恢復快的麻醉藥物,讓病人可較快甦醒,以台大醫院來說使用的量並不少,但仍得視醫護團隊、麻醉醫師與患者術前溝通評估後,才決定用藥種類與劑量。
全台僅1300位麻醫 麻醉前評估與設備完整得停看聽
誠如前述,麻醉藥物雖有進展,但麻醉人力依舊有待提升。麻醉醫學會監事、部立桃園醫院麻醉醫學部部主任謝瀛洲接受《三立新聞網》記者專訪時提出警訊,台灣目前約有1300位麻醉專科醫師,但各家醫學中心的麻醉需求量很高,「一位醫師同時照顧多名病人是常態」,甚至出現麻醉醫師工時過長的問題。此外,有部分診所手術沒有麻醉醫師,設備與藥物的完整性與醫院存在落差,無疑增加麻醉風險。
▲謝瀛洲表示,全台僅1300位麻醉專科醫師,但麻醉是專門領域,要由麻醉專科醫師把關。(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謝瀛洲特別指出,「麻醉是專門領域,要由麻醉專科醫師把關」,同時,他也呼籲民眾無論至醫院、診所或健檢中心時,應主動諮詢麻醉前的詢問和評估、留意是否為麻醉專科醫師進行麻醉、採用的監測儀器及麻醉藥物是否適合自己、以及麻醉後恢復時間與可能產生的不適等再進行,以確保麻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