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丁士芬、吳奎炎/台北報導
台灣如何突破困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關鍵在1970年代!歸功於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讓台灣在亞洲竄起、更使西方媒體驚豔,也成為其他新興國家的效仿對象。
時速每小時300公里的高鐵打造台灣1日生活圈,精密的晶片代工和高科技讓台灣園區林立、產業密集,這是現在的寶島。過去老百姓曾經只會務農、只有輕工業,1970年在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帶領下,才開始在亞洲抬頭!孫運璿:「我們想把我們的國家,在70年代以內能走向已開發國家之林,這個關鍵因素很多,可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我們全國上下科技的發展。」
他的年齡只比台灣小1歲,孫運璿早期任職台電先是推動台灣電力普及,轉任交通部長時期又蓋起十大建設,奠定未來百年的南北交通基礎。最關鍵就是擔任經濟部長的時候,一手成立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也規劃工研院。政治穩定加上西方化影響,讓台灣搭上亞洲經濟發展列車,耀升成為科技王國,和韓國、香港、新加坡被外國媒體並列亞洲四小龍!
截至去年資料統計,除了新加坡還有香港,台灣的人均GDP為4萬392美元,排在四小龍第3。研究員:「這一次已經都被人家說是不是1930的那個全球經濟大恐慌會重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經歷過那段日子。」在西方眼中,亞洲四小龍是開發中國家經濟崛起的最好例子,成功模式甚至成了後來亞洲四小虎的學習對象,包括新興國家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印度,台灣的經濟成長讓人驕傲。
CNN:「很多分析師認為台灣要多看西方市場、(或說)其實已經很依賴西方市場了,像是美國。」但曾幾何時,亞洲四小龍已經變成過去式,台灣的下一步要怎麼走,真的值得深思。(整理:實習編輯廖庭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