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30歲女「一吃就吐」超絕望!醫揪「1處」太緊釀禍:需手術治療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多半與飲食不當、胃酸過多、賁門括約肌過鬆有關,有些人甚至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圖/pixabay)

▲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多半與飲食不當、胃酸過多、賁門括約肌過鬆有關,有些人甚至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圖/pixabay)

胃食道逆流是相當普遍的疾病,多半與飲食不當、胃酸過多、賁門括約肌過鬆有關,胃腸科醫師錢政弘表示,一名30多歲女子常一吃就吐,多次就醫找不出原因,而感到絕望。由於胃鏡也找不出異常,他因此改採食道攝影,才發現女子有「食道弛緩不能症」,即食道下端的賁門括約肌一直閉鎖,使其食物無法進入胃部。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就醫時,有些絕望地表示,她飽受胃食道逆流的困擾,看過多個醫師、做過多次胃鏡,始終無法改善其「不太能進食、更不敢吃太多」的困擾。

他表示,由於女子已做過多次胃鏡,仍未找出病因,因此他建議女子採用「食道攝影」,即喝過顯影劑再照X光,以了解食道狀態。結果發現,女子有「鳥嘴狀」表徵,也就是,食道下端如鳥嘴巴的「食道弛緩不能症」,使她吃下的食物都堆積在食道,無法到達胃部,因此導致「只要進食就會吐」。

他表示,食道弛緩不能是一種結構異常,即使制酸劑也無法改善胃食道逆流,需要做括約肌手術或藥物,才能徹底根絕病因。

義大內視鏡科醫師李青泰曾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致病原因目前不明,每10萬人約僅有1至2人會罹患此疾病,常見症狀包含吞嚥困難、胸口悶痛、胃酸逆流、體重減輕。

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治療方式有4種,第一種為局部肉毒桿菌注射,效果達2至3月,會復發。第二種是內視鏡擴張治療,效果約2半年到數年,仍會復發,擴張時可能有食道破裂風險。第三種是傳統開腹手術,住院時間長,術後疼痛,效果較佳;第四種為新型內視鏡微創手術,住院短恢復快,效果跟傳統手術相當。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AI深偽影片、假訊息頻作亂 國安單位赴立院報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