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拚經濟」?──消失在國際投資人雷達上的台灣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攝影者David Hsieh, Flickr CC License

文/黃嘉偉/沉默大眾(換日線Crossing)

其實,不過就在幾年之前,台灣曾經是外國投資人眼中的機會之地

「Taiwan is back!」這是一位新加坡投資人於 2010 年 11 月 23 日,參加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的一場國際會議中,對於這個台灣赴星、規模空前龐大的官方與企業招商訪問團的印象。

2010 年 7 月行政院成立「全球招商專案小組」並且釐定以「投資台灣、全球招商」為策略方向,同時在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資源後,端出了超過新台幣 4,000 億元的各種政府工程與投資計畫,作為吸引國內外投資人的誘因。此外,為不讓繁雜的行政程序使投資人卻步,行政院也整合了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企圖以「單一窗口」和「一條龍」的方式,協助國內外投資人完成投資。

從 2010 年下半年起,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結合外商銀行力量,並整合各部會與地方政府所辦理的招商大會場場都獲得外國投資人的支持與肯定,包括 2010 年 11 月在新加坡、2011 年 2 月在印度新德里、孟買、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等地、2011 年 5 月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地、2011 年 9 月到東京、大阪,11 月到京都等地舉辦招商說明大會,並積極拜訪各國知名企業尋求合作機會。

2008 年後著眼於兩岸關係和緩的潛在商機,與政府提出眾多公共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政策利多,台灣在眾多外國投資人眼中充滿無限可能。所以全球知名動畫與視覺特效公司 Rhythm & Hues Studio 決定落腳高雄並成立視覺特效中心(VFX Center)、以抗肝癌藥聞名於世的美國北極星集團選擇將蛋白質藥廠設立於竹北生醫園區、日本三井集團選擇到新北市開設大型購物商場林口 Outlet Park、日本三菱集團投資台灣生技公司等等,這些都只是在這段期間內來台投資的諸多案例之一。

雖然我們把人和錢都找來了,但國內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又讓許多外人怯步

台灣透過多重管道與大量曝光後,許多國外投資人紛紛來台探尋投資的可能性。但過程中,我們最常聽到的回饋意見便是台灣缺水、缺電、缺土地和缺人,再者就是政策的不連貫性與不確定因素太多。

缺水電的聲音之一來自於前嘉義縣長張花冠。張縣長於任內積極開發縣內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但是土地整理好後,卻遇到沒水、沒電的窘境,也讓來園區參觀的投資人怯步。近來因為氣候變遷造成國內用電量吃緊,新政府提出重新啟用核一電廠的議題,雖然引起了不小的社會輿論反彈,但總算可以讓國人得以更加嚴肅與理性的討論台灣該如何在「環境永續經營」與「民生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很多人會訝異,全台各地都有各種科技與工業園區,為什麼還會缺地呢?因為不少地方首長為了兌現選舉支票,通常都是先規劃地再找人,然而不同業種投資人對於投資地點與條件自然有不一樣的需求。此外相當多的國外投資人都曾因為台灣獨步全球的環境評估法規而考慮再三。當然,我們都不希望自己住家就在煙囪旁,但是一直以來,政府並未制定出一個能夠符合居民健康生活要求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環保準則。

針對缺人的問題,不少投資人反應,台灣教育系統未能提供足量因應創新產業興起需求的人才,同時又設定種種嚴格的標準限制外國白領勞工來台工作等兩大因素,是現在和可遇見的未來,台灣面對國際競爭時很大的隱憂。尤其在開放外國人才來台一事,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aiwan,以下簡稱 ECCT)便指出:「反對對外國人士開放本國就業市場的一個主要考量,是在於此舉可能會排擠台灣民眾的就業機會。其實雇用外籍人才的數目不太可能對台灣整體就業率產生重大影響。真正的關鍵,在於外籍專業人士所帶來的技能將有助於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況且與外籍人士共事,本地人員亦可培養其國際觀。而這是今天的商業環境所需要的。」

最後,雖然經歷過兩次的政黨輪替,但是國內政黨對立的情形仍然相當嚴重。尤其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只要換黨執政(無論藍換綠或是綠換藍),推翻或否定前朝所有政策幾乎是「必要」的作為。但是投資雖然一定有風險,但是對產業投資人來說,資金、人才、設備與廠房的投資都是須要經年累月的經營才能回收。四年一次如跑馬燈的選舉和換黨執政後「打掉重來」的習慣,企業應該如何自處、產業怎麼長久發展呢?

在台投資的外商年年提建議,政府動作可以再快一點

六月初由台北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以下簡稱 AmCham)出版年度政策建議白皮書(詳情參考),今年主題是「新政府˙新機會」(New Government, New Opportunities),AmCham 不掩飾且直白地說:「台灣的投資環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法規障礙過多、有可能被排除在區域自由貿易組織之外、未來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及世界級的專業人才不足。

每年苦口婆心對台灣政府提出建言的外僑組織不止 AmCham,ECCT 也是年年出版「藍皮書」(詳情參考),而今年主題是「決斷順間,果敢行動:迎向不確定的年代」(Decision Time:Taking Courageous Action in Uncertain Times)。ECCT 直言:「政府應確保本身擁有的能力不會成為商業發展的障礙。政府機關也應時時銘記,台灣是全球村的一部分,必須藉由擁抱國際趨勢、標準及最佳的慣例,對全球化的挑戰進行調適。」

以日僑企業為主的台北市日本工商會也已經連續七年提出「白書」(詳情參考),在其最新出版的白書中反映:「台灣有必要將目前為止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轉型為輸出與內需共同均衡成長的經濟,為此,本會認為台灣應更積極接受來自國外的投資與人才。」

在台外資的想法與計畫來台投資的外國投資人看法幾乎一致:政策不確定性、陳舊法規障礙、行政部門效率不彰、立法程序冗長與混亂,還有排斥外來人才是造成當今台灣競爭力節節敗退、與國際市場脫軌的主要原因。這些雖然是殘酷又現實的回饋,但卻也是真心為台灣好的建議。如果我們繼續閉門造車,你要來台灣就得按照我們的規矩玩,那麼台灣「南波萬」的夢想,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台灣雖小,可是世界很大。

一個開放自由的台灣,才是美麗之島最佳的天然屏障。

一個擁抱世界的台灣,應是福爾摩沙最好的發展策略。 

   關聯閱讀

「印度+台灣=IT」──機會一直在,為何台灣仍然「難」進?

為何台灣經濟如此低迷?──三大病症不改,藍綠橘都救不起來

WHA爭議之我見,與彭淮南總裁教我的事:沒辦法用台灣之名,我們就該放棄走出去嗎?

   作者簡介

黃嘉偉/沉默大眾

黃嘉偉,日月潭人,台灣大學工業工程碩士、倫敦大學與雪菲爾大學雙法學碩士、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士。曾任職於本土與外商銀行,並曾擔任中央政府首長特助,目前於外商公司從事法規工作。大學時,受已逝前飛利浦全球執行副總裁羅益強先生之鼓勵而前往荷蘭交換學生,從此開啟了全新的人生視野;也因受荷蘭人的影響,所以總能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接觸世界,曾獲邀到巴西、比利時、奈及利亞、印度與德國等地擔任好友伴郎。最喜歡與各地友人喝著在地啤酒並交換對世界各國政經與社會文化情勢的觀察,多年來的跨國交流激盪出了不少火花。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