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環保組織Stand.earth於上週發布了一份深入報告,揭露全球時尚產業供應鏈與美國德州水力壓裂工業(fracking)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引發對環境永續和企業責任的關注。報告點名多個國際知名品牌,並指出時尚產業高度依賴石化產業所生產的合成纖維,這些材料不僅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還帶來健康風險及廢棄物污染等問題。
▲Stand.earth報告揭示全球時尚產業高度依賴石化基合成纖維,助長水力壓裂污染,呼籲企業加速供應鏈轉型,邁向真正永續發展。(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其中,Zara母公司Inditex被列為全球最大的合成纖維採購者之一,旗下品牌包括Massimo Dutti和Bershka等。而運動服飾品牌 Lululemon 的供應鏈中,超過72%的服飾及鞋類產品均使用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合成纖維。
水力壓裂背後的環境與社會成本
根據報告,聚酯、尼龍與壓克力等合成纖維是石化產業的主要衍生物,而全球時尚產業對這些材料的依賴程度正逐年攀升。根據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的數據,到2030年,合成纖維預計將佔全球服飾生產的73%,遠超其他天然材料。
然而,這些材料的生產過程卻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包括大量碳排放、水污染與資源浪費。Stand.earth在報告中指出:「隨著時尚品牌加速依賴石化基合成纖維,水力壓裂帶來的環境與社會成本愈加明顯,這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
二疊紀盆地:全球碳排放的關鍵熱點
該報告特別聚焦於美國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此區域是全球最大的油氣開採地之一,擁有高達27.8吉噸的碳排放潛力。Stand.earth在報告中揭露,水力壓裂所產生的乙烷與其他碳氫化合物被廣泛用於石化產業,成為聚酯纖維和一次性塑膠的主要原料。
報告指出,六大石油公司,包括雪佛龍(Chevron)、Oxy、Diamondback Energy、Pioneer、EOG Resources和 Devon Energy,在二疊紀盆地的產能幾乎是其他地區的兩倍。這些企業所生產的乙烷及天然氣液,經過轉化後進入全球石化供應鏈,最終流向時尚產業,成為大規模製造聚酯纖維的關鍵原料。
數據揭示:時尚產業是全球污染大戶
根據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全球時尚產業及其供應鏈每年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的近10%,超越國際航班與海運排放的總和,使該產業成為全球第三大污染源。
Stand.earth透過企業的10-K財報、供應商公開文件、海關進出口數據以及投資者簡報,建構了名為Fracked Fashion Map 的互動工具。該工具揭示時尚品牌與水力壓裂供應鏈的具體聯繫,提供消費者及企業透明化的數據參考,並強調供應鏈監督的重要性。
企業承諾與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
儘管許多國際時尚品牌已公開承諾減少碳足跡、推動永續發展,然而報告顯示,這些企業在實際行動上存在巨大落差。Stand.earth調查員 德維亞尼·辛格(Devyani Singh) 表示:「這項調查不僅揭露了供應鏈背後的隱情,也凸顯時尚產業對石化產業的高度依賴,這正在助長水力壓裂產業的擴張。」
報告進一步指出,部分品牌所強調的永續策略,往往僅著眼於產品回收與減少廢棄物,而忽視了供應鏈的透明化與原材料的生產過程。
未來展望:推動永續供應鏈勢在必行
報告發布後,全球對時尚產業供應鏈與環境責任的討論勢必升溫。Stand.earth呼籲時尚品牌應加速供應鏈轉型,逐步淘汰石化基合成纖維,改採可再生、低碳排的永續材料。此外,政府及監管機構應加強政策制定,強化企業責任,推動供應鏈透明化與法規遵循。
共同努力:邁向真正的永續未來
在氣候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時尚產業必須承擔起其在全球污染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推動供應鏈的結構性變革。從採用低碳排放的材料到改善供應鏈管理,企業、政府與消費者之間的協同合作至關重要。
「這份報告是對時尚產業的警示,也是一個行動的契機,」Stand.earth在聲明中指出。「唯有具體落實永續發展承諾,減少對石化產業的依賴,才能真正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該報告與互動工具的發布,標誌著全球時尚產業正站在變革的關鍵十字路口,推動更永續、透明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挑戰與責任。
思享永續顧問服務有限公司的張滙苡顧問認為,全球時尚產業正站在變革的關鍵十字路口,推動更永續、透明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挑戰與責任。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面對氣候危機與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必須積極推動從傳統高污染、高碳排的製造模式向低碳、循環經濟的結構性轉型。供應鏈透明化、材料創新及政策支持是關鍵策略,透過數位化管理工具實現上下游環境責任的可追溯性,並積極開發可再生及低環境衝擊的新材料,減少對石化材料的依賴。政府應加強法規制定,提供企業轉型的激勵,並促進跨產業合作,助力中小企業融入國際永續供應鏈。 台灣製造業不僅應將永續視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更應定位為全球綠色供應鏈的推動者,以技術創新和卓越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引領國際永續標準的制定與落實。這不僅能提升台灣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也能為全球氣候挑戰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