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春節吃鍋放過「麻辣泡菜鍋底」2類人增高血壓風險!醫揭「5吃法」不傷腎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過年團聚吃鍋,醫師建議避免重口味的辣鍋底或泡菜鍋底,減輕腎臟負擔。(示意圖/資料照片)

▲過年團聚吃鍋,醫師建議避免重口味的辣鍋底或泡菜鍋底,減輕腎臟負擔。(示意圖/資料照片)

火鍋是過年團圓必備,春節連假接近尾聲,仍有親友相聚大啖美食。醫師提醒,火鍋的鈉含量非常高,也含高油脂和飽和脂肪,導致體內水鈉滯留、膽固醇與血壓增加還會加重腎臟的過濾壓力。對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風險患者而言,恐導致腎功能進一步惡化,也可能引發水腫和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避免重口味的麻辣或泡菜鍋底,食材上優先選擇優質蛋白質,瘦肉類、魚蝦等低脂食材,來減輕腎臟負擔。

針對火鍋的健康風險,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子巽表示,火鍋中的鈉含量往往超標,可能導致腎友的腎功能惡化,也可能引發水腫、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應避免重口味的麻辣鍋底或泡菜鍋底。

此外,火鍋主要食材多是高蛋白質的肉類、海鮮及豆製品等,而加工肉類如丸子和香腸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可能使用較多鹽分和添加劑,對腎臟更為不利,份量一定要控制。

周子巽指出,綠色蔬菜、豆類、蘑菇、海帶等富含鉀和磷的食物,一般人可能透過尿液排出,但腎功能下降者則可能因代謝障礙而導致體內鉀、磷過高,而高血鉀症恐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臟驟停,過量磷則可能導致鈣、磷代謝失衡,造成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骨骼疾病,建議腎友避免骨頭湯底的火鍋,因為湯底中磷的含量通常較高。

如何享受火鍋美味且不影響腎臟健康,周子巽建議參考以下吃法:

●選擇清湯或低鈉湯底:

盡量選擇清湯、骨頭湯或蔬菜湯等清淡的鍋底,避免麻辣或泡菜鍋等過度調味的底料。可以在火鍋中加入一些白蘿蔔、冬瓜等富含水分的蔬菜,幫助吸附湯底的油脂和鹽分。也可以自行調配低鹽底料,減少鈉的攝入,進而減輕腎臟的負擔。

●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吃火鍋時注意適量攝取蛋白質,優先選擇優質蛋白,如去皮雞肉、魚肉、豆腐等,而非大量紅肉或加工肉製品。同時,將蛋白質類食材的每日分量控制在50-100公克左右。若是腎功能不全的人,更應減少至每日40-60公克蛋白質,以免攝取過多。

●少油少鹽調味:

在選擇沾醬時,可以嘗試清淡的調味料,如香醋、檸檬汁、蒜末等,避免高鹽調味料如醬油、花生醬、沙茶醬等。此外,盡量不將食物長時間浸泡在火鍋湯底中,以免吸收過多油脂和鹽分。

●減少高鉀、高磷食材: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限制鉀和磷的攝取。火鍋配菜可選擇含鉀、磷較低的蔬菜,如黃瓜、冬瓜等,避免菠菜、蘑菇、豆類等鉀含量高的食物,且減少骨湯和內臟類食材的使用。

●多喝水,減少濃湯攝入:

吃火鍋時可多飲用白開水,幫助腎臟稀釋和排出多餘的鈉和代謝廢物。切勿過度飲用火鍋湯底,尤其是煮了較長時間的濃湯,因為其中的鈉和嘌呤含量可能較高,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2025金蛇年攻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