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現年52歲的陳先生,在38歲那年因為捐血報告顯示血糖異常,到診所檢查後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聽從醫囑糖化血色素一直控制在7至8之間,但在43歲那年在某天工作時感覺非常喘、胸悶、腳也有水腫現象,不適感持續了一個多月,趕緊就醫求診發現有冠狀動脈心臟病。醫師表示罹患糖尿病,一定要做好血糖控管,就能有效降低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膜病變等問題。
剛開始治療糖尿病,陳先生起初是使用口服藥物,但因血糖數值一直無法達標,10年前聽從醫師指示,開始使用口服藥物搭配胰島素注射,糖化血色素也一直控制在7~8之間。但因為工作壓力大、應酬多也常熬夜,再加上飲食控制不當、沒時間規律運動,讓身高172公分的他,體重最高曾飆到94公斤。
▲陳先生(左四)因為捐血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圖/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並在43歲那年因為辦活動勘查場地,在爬坡時感覺非常喘、胸悶、腳也有水腫現象,不適感持續了一個多月,求診後發現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現有一條冠狀動脈鈣化嚴重、管壁變厚變硬、堵塞嚴重,造成血液不易流通;因為情況危急而轉診至醫學中心,確認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需要進行心臟繞道手術。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平均血糖控制差、血糖波動大,併發症風險相對高。糖尿病會破壞神經與和血管,而這些組織就分布在全身各處,所以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包括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足、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牙周病等問題。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2015年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會罹患視網膜病變,超過9,300萬人因糖尿病而有眼睛病變問題,罹患視網膜病變的病人都有失明的危險,但大部分的失明都是可以避免的。
杜思德強調,要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平日必需做好血糖控管,將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中。糖化血色素每下降1%,小血管併發症發生風險,如腎病、視網膜病變風險可減少37%,心肌衰弱梗塞風險可下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