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煎蛋
正在開始你的第一次約會?知道嗎,你們之所以最終會在婚禮的鐘聲下互相發誓,是因為你們體內有部分相似的DNA。
新的研究發現,人們在選擇配偶時更傾向於跟他們有相似基因的對象。這種影響是微妙的(其他部分的相似性,例如教育背景則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但重要的是,你要明白這種配對並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基因隨機性。
遺傳效應可能會導致社會上的不平等。當今美國的社會制度可能無意中按照遺傳學對人們進行了分類,比如它會造成人們在DNA水準上的分離。
當談到婚姻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比異性相吸更具有說服力。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傾向嫁給那些跟他們再教育背景、社會階層、種族,甚至體重上相似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為選擇性交配。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助理研究員Benjamin Domingue的觀點,問題在於選擇性交配是否在基因層面上存在差異。
(圖片來源:煎蛋)
研究人員對825名非西班牙裔美國白人的基因資料做了分析,這些人參與了美國健康和退休的研究。他們對隨機抽取的夫婦和沒結婚進行配對的個人進行了DNA相似性的對比。
結果顯示,已婚人士相比於隨機配對的單身人士,他們跟自己配偶DNA的相似性更高。
但是人們透過讓基因配對的方式,讓其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特性,例如地理起源、智力情況等。研究者試圖解釋控制地理起源的因素,但他們發現這些控制基因依舊在代代相傳。他們也對教育背景下的成就作了分析,發現部分成功取決於智力水準。他們還發現,在控制受教育程度的情況下,遺傳效應下降了42%。一般來 說,教育背景對配對的影響比基因序列強三倍。
基因影響在教育成就上只扮演一個小角色。研究小組發現,在具有相似基因的夫婦身上,教育背景的差異不會超過10%。研究結果僅局限於異性的非西班牙裔白人夫婦,但這是揭開基因背後選擇性交配的第一步。
問題仍然存在,比如人們的基因是否能幫助他們進行環境選擇的分流(比如進入大學還是職業學校),它們在人際交流的物件與自己有著相似的基因時,就可以很好的解釋這種基因影響。
瞭解基因的相似性如何影響交配相當重要,因為在研究基因和進化的同時,不能假設基因的配對是隨機性的。遺傳學家通常嘗試透過比對父母的特徵來估測非隨機性的交配,但這非常不準確。
我們如果能理解非隨機性交配在基因層面上體現出的特徵,以及這種關係如何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將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