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節、肌肉退化!老人易患「骨鬆肌少症」 四大徵兆要注意

骨鬆肌少症多發生在老年人,醫師提醒,年長者如果出現身高縮水、走路緩慢、手臂無力扭乾毛巾、蹲下後腳軟站不起來,有可能是骨鬆肌少症高危險群。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骨鬆肌少症常發生在年紀較長者,因骨骼、肌肉、和關節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自然老化現象,骨質變得越來越不緻密,且肌肉量與肌力減少,關節軟骨退化。

老人https://www.flickr.com/photos/wasimark/611522364/in/photolist-W3di3-4v6aoJ-VZYxg-M1FXx-W2MCC-W2MB1-W3QJd-5amSp7-dCi5Xm-4Pa3AN-apSyDE-59HoZ2-5Ce2xA-5VwhTP-owNSN4-8VQUCc-cARsSy-k21rJG-aeXuSy-eY3fLs-n

▲老人易罹患骨鬆肌少症。(圖/攝影者SungHsuan Wang, Flickr CC License)

陳芳萍說,患者常會駝背、脊椎或關節變形,身體無法自由的向前彎,手腳無力使行動力受到限制。老人家體力較差,平衡感也不好,最容易發生跌倒就骨折,且多半發生在髖部骨折居多。髖骨骨折需臥床,後續照顧可能衍生感染問題,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榮福表示,骨鬆肌少症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到經常性骨折、嚴重彎腰駝背,才驚覺它的存在。

陳榮福建議,民眾可從4項日常生活中察覺,包含「老縮水」,當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可能與骨質疏鬆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造成駝背,身高變矮;「牛步化」,走路緩慢如老牛拖車或過馬路時速度變慢,紅綠燈變燈後,斑馬線還走不過半,代表肌力衰弱。

若有「蒟蒻臂」,手無力,濕的毛巾使出洪荒之力都擰不乾,代表手臂的肌肉質量變少,造成肌力衰弱;「腳骨軟」,深蹲後起不來,或站立有困難、容易軟腳,表示腿部的肌群力量衰弱或關節炎。若有這些徵兆,可能就是高危險群。

陳芳萍也說,人體骨密度從35歲以後開始走下坡,過去幾乎只會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肌少症問題,現在已逐漸年輕化。尤其很多女性追求白晰,過度防曬而缺乏陽光照射,容易維生素D不足,造成骨質疏鬆。

隨飲食習慣改變,陳芳萍表示,若輕忽高糖高鹽攝取量,不僅容易因攝取過多而影響鈣質吸收而有骨質疏鬆,也因營養不均衡,易引起肥胖型肌少症,容易引發關節炎;或瘦太快也會損失肌肉質量,造成肌耐力嚴重不足,引發肌少症。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