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淑芃、王明輝/綜合報導
勇敢跨出第一步,真的不要怕改變。高雄虱目魚的故鄉彌陀區,有位碩士漁夫張博仁,讀書時一路從中山醫學院到生物工程碩士,還進入衛福部食藥署上班,但是凡納比風災那年,卻決定放下光鮮亮麗的講師工作,回家鄉接手父親的魚塭事業。
▲碩士漁夫張博仁在凡納比風災那年,返鄉接手父親的魚塭事業。
▲凡納比風災吹毀了許多魚塭,漁夫張博仁見到老一輩的不捨於是有了回鄉打拼的念頭。
一開始理由很單純,就是不捨年邁父親,七十幾歲了還要為魚塭操煩。但真正投入後才驚覺,令他憂心的不單單只有父親,故鄉嚴重的人口老化更是一大問題。
▲魚塭採用豐富的生態養殖法,魚蝦共存還有螃蟹。
▲用綠地來增加抓土性,碰上大雨泥土也不容易混進水裡。
從前彌陀區可是很熱鬧的,但隨著年輕人都到外地工作、繁榮不再,於是他把成大機械碩士畢業的哥哥也拉回來一起拼,兩人帶進養殖和產銷新技術,養出了要排隊才買得到的無毒白蝦,而且超過十五公分的才列入特級品。
▲成大碩士畢業的哥哥張博智,創科技利用App遠端遙控來養殖魚塭。
▲還要忍受零下20度的寒冷,把活跳跳的白蝦活蝦鮮凍保存新鮮現撈的風味。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技術他們無條件轉移給後輩,希望吸引更多像他們一樣有夢的人,可以帶動家鄉發展。(整理:實習編輯王羿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