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讓均/遠見雜誌
你所認識的聖地牙哥,是陽光普照的觀光城市,或是美國西岸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不管何者,現在,你更該留意的是,這個加州南方大城,正蛻變成全球「基因體首都」!
透過最新的基因體定序技術,搭配大數據資料庫與人工智慧,聖地牙哥在全球精準醫療大潮中引領風騷,大有超越波士頓、舊金山灣區兩大生技聚落的態勢。
《遠見》採訪團隊前進聖地牙哥,拜訪重量級的學者與龍頭企業,探求聖地牙哥生技產業崛起的重要關鍵,也為台灣生技業尋找升級方程式。
「總是華氏75度、總是陽光普照,這就是聖地牙哥(San Diego)!」開著紅色Camry的Uber司機卡洛斯,數年前從美國聖地牙哥海軍基地退伍,難忘燦爛陽光,索性舉家移民至此。
每逢閒暇,他就帶著妻小逛逛中途島軍艦博物館,襯著碧海藍天,在知名雕像「勝利之吻」旁合影,重溫二戰歷史。而度假勝地拉荷亞(La Jolla)海灘,距離聖地牙哥市中心也不過十來分鐘車程。
像他一樣,為了享受宜人氣候與風景而來的人可不少,每一年都有3400萬名遊客湧入當地。擁有綿延70英里海岸線的聖地牙哥,無疑是全美國內旅遊的首選。
此外,當地是美國西岸最大的海軍基地、也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母港。因此,觀光業與國防業一直是聖地牙哥的兩大支柱。
生技老三引領風騷 躍居全美基因體首都
不過,在風景如畫的悠閒氛圍中,這個常登上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的加州南方大城,近幾年正掀起翻天覆地的產業變化。
原來,它還有第三支柱──「創新經濟」。30年來,科技業是其中的最大項目,然而近十年來,生命科學產業發展更為迅速,已讓聖地牙哥與波士頓、舊金山灣區並列為美國三大生技重鎮。
尤其當地已建構完整的基因體聚落生態圈,讓聖地牙哥在全球精準醫療大潮中引領風騷,大有超越兩位老大哥的氣勢。
然而,聖地牙哥的野心不僅止於超越,更在於改寫定義、重塑全球生技產業的面貌。
今年6月中旬,「2017年全球生技展」(2017 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在聖地牙哥召開,短短一星期從全球各地湧入超過1萬6000人,3000多家生技公司參與。
由超過1000家生技業者、研究機構與組織所組成的「生技創新組織」(BIO,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每年都在美國各大生技重鎮巡迴舉辦全球生技展會,2016年正式名列全球250大展會。
在這個規模可比擬為生技界奧斯卡的全球最大生技展上,聖地牙哥的「區域經濟發展組織」(簡稱EDC, San Dieg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同時發表了一份重量級報告:「解碼:聖地牙哥基因體產業的經濟影響力」。正式宣告聖地牙哥已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基因體(genomics)重鎮。
「聖地牙哥正以極快的速度,變身成為全球『基因體首都』(Genomics Capital)!」兼任聖地牙哥世貿中心執行總監的EDC副總裁克菈克(Nikia Clarke)對此表示,聖地牙哥原本就是世界級的生技聚落,但自從2015年美國政府發起「精準醫療計畫」以來,讓基因體研究變得更具價值,扮演產業火車頭的角色,也改變了聖地牙哥生技產業的DNA。
為了一探聖地牙哥在基因體領域的實力,EDC花了3~4個月的時間搜尋資料、研究歸納,結果令他們大為振奮。
他們發現,這個涵蓋18個城鎮、超過320萬人口,以拉荷亞(La Jolla)為通勤中心的大都會區,原來早就擁有許多第一。
基因教父助陣 解出首套人體基因草圖
例如,在研發與人才培育上,它是全美基因體專利最密集、最多的地區。2014年~2016年累積了371個;每年培養出近2000位相關學位的畢業生,全美第一。從2011~2016年,聖地牙哥的基因體人才庫成長11%,遠超過全國平均值5%。
該聚落的吸金能力也數一數二。去年,光在基因體題材上,就有2.92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流入,占了全美相關資金的22%、近1/4。
儘管從市場角度來綜合評分,聖地牙哥排名第二,次於全美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生技聚落波士頓,然而,對許多業內大咖來說,聖地牙哥早就是「基因體首都」。
總部就在聖地牙哥的知名分子診斷公司AltheaDx,總裁兼執行長葛西斯(Jorge Garces)比較美國三大生技聚落:「波士頓擁有首屈一指的製藥產業、舊金山灣區擁有矽谷,但若要驅動精準醫療,那非聖地牙哥莫屬!」
非它莫屬,是因為精準醫療歷史上,有多個里程碑都豎立在聖地牙哥。
BIO總裁兼執行長葛因伍德(Jim Greenwood)表示,2017年大會選在聖地牙哥舉辦,主題訂為「突破」(Breakthrough),就是因為聖地牙哥在各方面有許多突破。例如在醫療上,「CRISPR基因剪輯技術」今年已進入美國人體臨床實驗;而基因技術的一大突破,也來自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傑出校友凡特(Craig Venter)。
當年,創辦賽雷拉基因體公司(Celera Genomics)的凡特,邀聘有「基因教父」之稱的陳奕雄博士參與團隊,利用散彈槍定序法(shotgun sequencing),在2000年解出了史上第一套人體基因體工作草圖。
凡特曾獲《時代雜誌》(Time)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2014年他又在聖地牙哥創了Human Longevity,展開全球最大的基因定序計畫,目標是為人類延長有品質的壽命,曾在去年創下2.2億美元的募資紀錄。
此外,全球超過九成的基因定序數據,是由Illumina的定序儀器產出,這個基因定序界的一哥,也在1998年誕生於聖地牙哥。
21世紀初,一套人體基因體的定序價格超過9500萬美元;然而,2014年,Illumina開賣超高效率的定序儀HiSeq X,讓價格降至1000美元,大步推進了「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NGS)與基因科技的發展。
聖地牙哥三條公路 串起生技黃金三角
人們藉由解碼基因,得以找出疾病與基因之間的關係。而後,醫療界可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基因組成與病況,施行相對應的治療,甚至是預防,讓個人化醫療,不再只是理想。
2013年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透過基因檢測,發現有致癌基因,選擇切除雙乳與卵巢來預防癌症,引發全球熱議。未來,這將不是新聞上才看得到的名人案例,每個人都有機會藉由個人化的基因檢測,來做到精準醫療與疾病預防。
根據IEK報告,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的市場規模可達695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每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2%。主要國家包括美國、英國與中國,都積極布局,尤其中國更大手筆投入600億人民幣。
而美國做為全球生技領頭羊,精準醫療逐漸落實於各大生技聚落,尤其聖地牙哥已初步形成基因體的產業價值鏈。
根據EDC報告,目前聖地牙哥基因體聚落,集結超過115家企業,締造56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力,並創造超過一萬個直接相關的工作機會,預計五年內再增加10%的職缺。
當地的基因體產業價值鏈,包括基因檢測雙龍頭:Illumina、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以及後續進行數據分析與判讀的AltheaDX與Human Longevity,而像是Celgene、Arcturus Therapeutics等業者,則提供臨床應用服務。
不過,基因體產業發展雖快,目前只是聖地牙哥生技產業的一部分。整體而言,聖地牙哥有超過1100家的生命科學領域的公司,每年締造大約318億美元的產值、提供超過3.5萬個工作機會。
聖地牙哥的第一家生技公司誕生於1978年,台灣大約在同時間、於1980年代正式開始了生技產業政策。
台灣生技業一路顛簸,然而,聖地牙哥不僅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站穩腳步,還成了基因體產業先驅。聖地牙哥如何做到?
祕密藏在聖地牙哥的「黃金三角」。這是一個由5號州際公路、805號州際公路與52號公路三條主要道路圍成的三角地帶,其中就是生活、工作機能皆具備的大學城(University City)。整個聚落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簡稱加大聖校)為中心,輻射半徑5~10公里。
包括史魁匹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ion)、沙克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與SBP醫學研究所(Sanford Burnham Preby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等,各種生物基礎科學或醫學研究機構都座落在此。
6大學、80研究機構 打造144億美元產值
該區的實驗室與研究空間,加起來總計高達4200萬平方英尺,是當地購物中心總面積的三倍有餘。
過去30年來,國際通訊大廠高通(Qualcomm)總部就設在這裡,帶動起當地的高科技產業。不過,近幾年黃金三角的生技色彩愈來愈濃,像Illumina、試劑大廠Biolegend與國際製藥龍頭輝瑞(Pfizer)、嬌生(J&J)等,都在此設有據點。
在這個區域裡也有幾個主要醫院,包括史魁匹斯(Scripps)紀念醫院、聖地牙哥榮民醫院及加大聖校醫學院附設的雅各醫學中心(Jacobs Medical Center)、阿特曼臨床與轉譯研究所(Altman Clinical &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等。
也就是說,從基礎科學與醫學研究一路到臨床應用,以及相關的製藥、診斷、醫材與服務等周邊產業,都能夠在這個輻射半徑5~10公里內的聚落中整合。
「研發是產業的火車頭,足以帶動起整個生技聚落!」在黃金三角成功創立兩個生技公司的BioLegend創辦人兼執行長賴正光表示。
EDC曾在2015年發表報告指出,擁有6所大學、80多個研究機構的聖地牙哥,經濟貢獻為46億美元;同時,因為這些學術與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間接帶動起當地科研聚落,整體產值高達144億美元,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
根據該機構統計,每年都大約有18億美元的聯邦經費(含美國國衛院NIH經費)與慈善預算流入聖地牙哥。在某幾個年度(如2014年),聖地牙哥甚至是全美獲得最多NIH經費的都會區。
而當地超過86家學術與研究機構,培養出超過7000位科技與理工學系(STEM)的畢業生,並創造近4000個職缺,其中博士後研究就超過2600個,是美國西岸的重要人才搖籃。
而學研機構中的火車頭,就是加大聖校。該校在醫學、生物、工程與生理學等生命科學領域,都在全美前10名,其中生物科學學群更是排名第一。
例如1994年建系的加大聖校生物工程系,是加州大學系統10個校區中的第一個該領域學系。建系不過16年,就在2010年獲「美國國家研究諮議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評選為全美第一。該會每十年會有一次全國性的權威評鑑。
加大聖校生物工程系的創系系主任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同時擁有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頭銜的他,在1988年自哥倫比亞大學被挖角至加州,2000年又推動成立聯合加州大學系統10個校區的加州生物工程研究院,為心血管生物工程學領域培訓出許多人才。
「不只建立學術上的領導地位,加大聖校更以各種方式與業界接軌!」86歲仍勤於研究、去年剛出版回憶錄的錢煦表示,最近他參與校務會議,會中決議技術轉移要更有效率,例如像是醫學臨床成果要做技轉,以往產學雙方得寫上幾十頁,甚至上百頁文件,現在兩頁就符合規定。
錢煦指出,加大聖校也正在五號公路東邊的校區擘建一個30英畝的「UCSD科學園區」,目的就是將聚落效應極大化,促進生技產業的產學合作,可預期將有更多技轉成果。
有數據指出,聖地牙哥聚落中有高達八成的企業,是由加大聖校的教授與校友成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該校教授雅各(Irwin M. Jacobs)、維特比( Andrew Viterbi)所創立的高通。
CONNECT基金會 輔導逾2000家企業
事實上,加大聖校早在1985年就設立一個名為「CONNECT」(連結)的單位,目的就在於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產學界,是聖地牙哥第一代的創業育成組織。CONNECT在2005年索性成立基金會與協會,將產學連結、人才媒合的範圍從聖地牙哥擴大至全球。
30年來,CONNECT輔導成立的企業超過2000家。2014年底成立的台灣人團隊VOR就是其一。
VOR專門開發食安檢測晶片與試劑,創辦人兼執行長陳昱禎獲取加大聖校生物資訊博士後,與籃球隊友吳宗峰一起創業,辦公室仍設在校內,創業之初即透過CONNECT與校內設置的「Von Liebig創業中心」找到企業導師羅根(Robert Logan)。
擔任多年企管顧問的羅根指出,他的任務就是讓新創團隊從研究中抬起頭來,確認市場需求。
今年,已與不少政府單位與大企業接觸的VOR,將正式接單,打算切入印度用水檢測市場,VOR裝在手機上的生物檢測裝置,能透過App在十多分鐘內測試出水中的含菌量,傳統方法卻要一天。
「創業很難,但至少在聖地牙哥有許多資源與平台!」身兼南加台灣生物科技協會副會長的陳昱禎表示,CONNECT不定期經常舉辦聯誼會、企管講座,聚集新創團隊、創投、學術機構、律師與各產業代表。
真的不要忽略在聖地牙哥「打群架」的威力。
「我們是BIOCOM的付費會員,聯合議價的力量很驚人,進貨折扣最高可達40~50%!」賴正光所指的BIOCOM,是全球最大的區域性生命科學組織,約有825個會員。BIOCOM甚至擁有自己的研究所,任務就是在基礎研究與商業應用之間搭起橋樑。
CONNECT在2016年統計,聖地牙哥是加州誕生最多生命科學新創團隊的城市。在去年,整體創投資金達到15億美元,其中近七成集中在生命科學領域,包括生物科技、製藥、生醫產品與服務等項目。
政府資金挹助不多 倚靠民間豐沛能量
財經雜誌《富比世》(Forbes)曾在2014年,讚譽聖地牙哥是全美最適合創業的地方。為什麼人們選擇聖地牙哥做為創業或投資之地?
擁有20年創投經驗的「聖地牙哥創投集團」(SDVG, San Diego Venture Group)會長克瑞恩(Mike Krenn)分析美國三大生技聚落,表示波士頓較偏大型製藥與診斷服務的公司,而舊金山灣區物價、房價都昂貴;因此,生技新創團隊,特別是聚焦於基因體的業者,就會選擇物價較低、具完整產業生態圈的聖地牙哥。
克瑞恩指出,聖地牙哥沒有政府的大筆經費挹注,卻有能量豐沛的產業生態圈,足以支撐小型新創團隊,使其百花齊放。
當地友善的創業機制,包括擁有超過25個創新育成組織,例如BioInnovation Capital旗下的BioLab、嬌生集團的JLABS等,多數秉持中立、不拿股票與智財權,卻能發揮整合資源功效的模式,創業者可選擇適合者參與。
「聖地牙哥有很好的共享與協作文化,每個人都樂於幫忙!」常舉辦聯誼會的克瑞恩笑說,當地很多業界人士都樂於助人,像他自己就常接到電話就衝到咖啡館,幫創業者免費諮詢,許多大老闆也是一通電話就找得到人。
每一年SDVG都會選出聖地牙哥100大酷公司,其中可見MedTech的匯流趨勢。
他舉例,像是去年的酷公司Edico Genome,創業團隊本來是高科技背景,但跨入健康醫療領域,做起了高速基因檢測晶片,成功向高通募資了1000萬美元,最近又募了另一個1000萬美元。
全球科技大咖關愛眼神也紛紛看向聖地牙哥,例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等大老闆,旗下的創投基金就陸續加碼當地生技新創團隊。
台灣是舉世聞名的科技島,生技產業也發展進入至第四個十年,能否在精準醫療時代,趁勢切入最火熱的基因體商機?或許,聖地牙哥從生技老三躍升為「基因體首都」的轉型進行式,能給台灣若干啟發。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