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筆震
「新南向」一直是蔡總統重要的政策方向。尤其在兩岸交流遇上阻礙後,承繼當年李登輝「南向」的「新南向」更是蔡政府證明「台灣不是鎖國」的關鍵。在國慶日「更好的台灣」演說中,蔡總統更明確地表示,我們「跟周邊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和連結」,要「鼓勵人才的交流」,還要「成立登革熱防疫平台」、「積極建設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並且要在東沙島設立「溫室氣體監測站」。蔡總統表示:「這些軟實力會成為台灣人民驕傲的來源,也會成為區域穩定和平繁榮的助力」。
然而,這麼多南向政策的關懷說詞,卻漏掉了十餘萬來自東南亞,現在居住在台灣的新移民姊妹。如果來自越南、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南向目標國」的新移民,在台灣社會的融入遇上障礙,而台灣的法令政策又對他們處處歧視刁難,那要怎麼讓東南亞鄰邦的人相信台灣真的重視他們?
如果十幾萬的台灣新住民會覺得自己在台灣的地位,不如本土出生的台灣人,甚至也低於日裔、韓裔,以及來自歐美的白人,那他們傳回原屬國的訊息是什麼?一個看不起東南亞諸國人民(許多人甚至已經歸化為台灣人)的台灣,會真心把東南亞當成平等的夥伴嗎?新南向夥伴,嚨是假吧!
▲總統蔡英文。(圖/總統府提供)
許多新移民近來針對「國籍法」第19條的「撤銷歸化」制度提出抨擊。他們指出,這個條文有造成「無國籍人球」的危險。目前各種法令幾乎都把人民權利與「戶籍」、「國籍」綁在一起,使得新移民姊妹們必須「歸化」來保護自己在台灣生活的基本權利。而國籍法卻又要求歸化者必須「放棄原國籍」。結果就是:新移民放棄了原國籍,成為中華民國國民,但事後卻因內政部發現申請時有瑕疵,或法院的傍論提及當事人假結婚,就會被撤銷歸化許可與國籍。結果呢,他們原來的國籍放棄了,新的中華民國國籍也沒有了,生活怎麼辦?各移民人權團體提出了批評與修正意見,也舉出個案的苦狀,蔡總統聽見了嗎?還是仍然持續政府一向對待新移民的標準回應:我們要維護國家主權與社會安定,個案有問題我們會專案處理。但聽在新移民的耳中,這就是把他們當潛在的壞人,連中華民國公民身分都可以撤銷,真是豈有此理。
移民團體多年來也一直針對「歸化應先放棄國籍」的規定提出質疑。尤其在「南向」政策之下,讓婚姻移民能維持原有國籍,甚至也更有利於商業與文化交往。然而,國籍法卻只針對「有殊勳於中華民國者」和「高級專業人才」給予「免放棄原國籍」的優惠。這讓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姊妹情何以堪?
三年前,政府在回應移民姊妹的需求時,提出了這個修法方向,一位移民姊妹就曾激動地說:「所以我們(不是專業人才)是廢物?」
我不反對加碼吸引投資移民、科技專業移民(雖然作得也很差)。我也一直支持在中研院等國立學術單位居留工作多年的教授、學者,同樣可以適用「月退」。(藍領也一樣......如果能待這麼久的話)但用「吸引專業移民」這個理由去推出,不想要對其他移民開放雙重國籍,多羞辱啊?這似乎是說,婚姻移民是我們不得已勉強接受的,所以起碼要放棄原國籍以示忠貞。但專業、投資移民,可以有雙重認同,沒有忠誠問題?(他們如果掌握高科技或資金......)
說真的,有人想要成為中華民國公民,當台灣人,那是我們的榮幸啊!在中華民國生日,應該要更歡迎他們。幹嘛刁難?幹嘛小里小氣,甚至因為歸化前的小事還「撤銷」之前的歸化處分?如果我們看重這個國家,那國民身分可以輕易撤銷的? 如果「歸化應放棄國籍」暫時改不掉,也請不要再說「台灣地狹人稠,要優先吸引專業移民」之類的話了。
蔡總統今天表揚了唱國歌的新移民甘惠忠神父,並且歡喜地宣告這位「為台灣犧牲奉獻了幾十年」,又「和我們分享光跟愛的神父」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更代表全體台灣人感謝他。是的,我們也同樣感動、感謝甘神父。我們也更相信,甘神父一定也同意,這些來到台灣辛苦耕耘,努力學當台灣人的新移民姊妹,同樣值得被表揚、被尊重、被感謝。歸化制度上把人分等的雙重標準,絕對不符合上帝「人人生而平等」的教誨!
在民國103年的國慶講話,我們首次在總統的國慶演說聽到對新移民的肯定。馬英九前總統表示:
「過去30多年,有超過40多萬來自東南亞與中國大陸人民,因為婚姻來到臺灣定居。另外有52萬的移工朋友,來臺為我們的公共工程、企業與家庭提供服務。新住民與移工的身影與口音,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親切熟悉的景象。他們也一樣受到我國憲法的保障。
早先新住民並沒有受到足夠的照顧與尊重,當年的法令對他們也不太公平。面對這樣的處境,他們學會用民主程序來改變命運。來自各地的新住民姊妹與本地的民間團體、學者攜手合作,成立了修法聯盟,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在大家的努力下,現在臺灣新住民所處的環境遠比當年更為友善。」
然而,這段話雖然友善,卻沒有能夠改變國籍法存在的問題。在今天,新移民則要問蔡總統,新南向是玩真的嗎?如果是玩真的,請從尊重踏在台灣土地上,與我們共同奮鬥的新移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