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綠能取代核能電費漲45%?費用根本亂算!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孟青城

近日來因深澳電廠議題,是否缺電以及重啟核能的議題又吵的沸沸揚揚,擁核派似乎看到機會,大肆宣揚核能的好,主要論點是目前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一定會跳票,且20%發電佔比為再生能源這一承諾,將會大幅提高目前的電價,最近遠見雜誌報導引述台灣能源部落格板主陳立誠的估算,指出「綠電取代核電、燃氣取代燃煤,每年會增加2500億的發電成本,每人每年要多分攤1萬870元的發電成本,2025年的電費應該合理上漲45.45%」。

台電興建深澳電廠預定地週邊,蝙蝠洞。 (圖/記者林敬旻攝)

▲台電興建深澳電廠預定地週邊,蝙蝠洞。 (圖/記者林敬旻攝)

上述數據基本的估算值,是以綠電和燃氣一度電去換算,該媒體引述部落客的說法指出,目前綠電一度電約為5元,核能目前平均一度1元的差價為4,燃氣和燃煤的差價是1元,因此綠能取代核能400億度電的成本是4x400=1600億;燃氣取代燃煤450億度電的成本是2x450=900億,1600+900為2500億,平均全臺灣2300萬人口,一人平均要多負擔1萬870元。

這樣的算法明顯有瑕疵,依據台電2017年估算,到2025年平均每度電價約為3.0515元,累計10年將較2017年每度電價2.5488元,只有上漲約0.5元,和1萬多相距甚遠,先就燃氣取代燃煤而論,燃氣替代燃煤發電其實價差不大,近年因天然氣供給充裕,價格波動不大,如果估算不考慮燃料價格波動,2025年燃氣替代燃煤發電,每度約影響電價0.12元,不知道價差1元是怎麼算的?

此外,在再生能源之部份,未來因再生能源佔比會逐漸提升,且因技術進步也會使成本降,對電價影響也有限,目前太陽光電與陸域風力價格已接近市電價格,離岸風電躉購費率也開始呈現下降趨勢,每度約為5.8元,符合國際價格區間,且扣掉台電預估迴避成本約每度2.6,政府每度僅需補貼約3.2元。

已有15年開發經驗的荷蘭,目前每度就降到2.6,可見技術發展後成本下降迅速,未來影響電價金額將進一步下降,倘若再生能源發購電補貼情形不變,估算2025年補貼再生能源反映於電價,總體而言每度約只影響0.27元,這數字也和4元相距很遠。

針對核能部份,該媒體引述部落客說核能發電成本為1元,但根據臺電最新資料,核能發電成本約為1.86元,更重要的是核後端除役基金一直追加,依據「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費用收取辦法」,核後端營運費用應每5年進行重估後報經濟部核定,上次重估是在2011年3月核定,經核定為3353億元,光是這3000多億就是很高昂的成本,未來不知道還會增加多少,核電乍看便宜,但這便宜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其實並沒有便宜多少。

而且只要有核能,就會繼續分擔無限上調的除役費用,核廢料也找不到最終處置場址,截至目前3月為止,低階核廢料總共約有10萬桶,大多放置於蘭嶼,這數字每年都在增加,而且中期貯存場放置核廢料只能放40年,就要花上800億,如果用核廢料半衰期1萬年計算,一共要花20兆!儘管談1萬年離現在太遠,可這正代表核能維持的成本,其實比一般人想像來得高,且核廢料放置於蘭嶼,也是用可能犧牲蘭嶼人的健康換來的。

因此,倘若政府不訂出核能完全廢除的期程,這個維持除役的費用就是無限的錢坑,目前電業法已規定,核能發電設備應於2025年全部停止運轉,我們希望政府能如期如實讓這些核電廠除役,不要再浪費納稅人的錢。

至於新增電廠的興建進度落後,該媒體指出「目前規劃中的包括擴建大潭、興達、台中燃氣電廠、協和電廠改為燃氣電廠,以及重建深澳燃煤電廠等,全部遇到瓶頸」。事實上,這些電廠都是在馬政府時期規劃的,現在外界爭議頗多的第三接收站,也是馬時期留下的爛攤子,可以說目前能源轉型的進度會落後,就是馬政府時期規劃失當所致,當然現在的政府接手後,必須要妥善處理,不可只怪罪前朝,但這個來龍去脈,媒體也應該清楚報導,只怪罪蔡政府並不能解決事情。

過去馬政府太依賴核能,讓現在能源轉型進度延誤,民進黨政府記取教訓,快馬加鞭、如風如火推動能源轉型,從總統、行政院長在到各部會首長,都再三承諾2025年要落實非核家園的目標,我們樂見政府的決心,也希望政府能說到做到,給臺灣人民一個乾淨、穩定且高效的用電環境。

《作者簡介》:孟青城,青年政治工作者,曾任智庫研究人員及國會助理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評論/三立大論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