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給職場新鮮人的建議:進公司前,先了解你老闆是誰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台商不忽悠

最近在不同的場合裡,都聽到了一些關於CEO相關的報導,有所謂的年度CEO排名、未來的CEO類型或最受歡迎的CEO等等,說實話,多數的CEO都是公司最重要的銷售人員,因為他賣的是公司的形象,當然,根據調查,美國的CEO平均任期不到一年,約9個月,這跟美國企業對於CEO的產生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美國企業的CEO基本上都有很明確的聘任過程,當然這也包括了企業與CEO的權利義務關係相對的明確有關,當然,在明確的權利義務前提下,未達目的追求短期效益,也常常成了這些CEO的第一要務,諷刺的是,這也常常正好是壓垮這些CEO的重要因素。除了在美國,也可能包括了一些企業經營比較成熟的地區,如歐洲,對於CEO的遴選與考核,也會有類似的情況。自然,歐美的企業文化也較為相近。

而反觀歐美以外地區,例如日、韓、台及中各地,一直以來的企業文化,雖經過多年了西方企業經營理念的薰陶,甚至於許多CEO的管理才能養成都來自於歐美名校或企業,但所呈現出來的企業文化,最終仍迥異於西方的企業文化,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關鍵與這些所謂的「董事長」、「CEO」、「總經理」之類的高階領導人有很重要的關係。

photo credit: francoforeshock

企業文化,何謂企業文化?

多次被人問到這個問題,其實,如果以管理學上的定義,哪可能流於饒口與抽象!對此,我個人有一個很簡單的說法,所謂的企業文化,簡單說「就是公司負責實際營運的最高主管所有行事作為的總結表現」,這裡的實際運營的最高主管,不管你叫他董事長或CEO或總經理都算,而這樣的表述,淺顯易懂,不需艱涉的詞彙解釋,也不需過多的形容詞,讓人由代表公司形象的最高負責人的行為,便能直觀的在很短時間內判斷出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

最明顯的例子,國際品牌當以Apple的Jobs(賈伯斯)為代表,台灣企業可以台塑的王永慶、台積電的張忠謀或鴻海的郭台銘,香港的李嘉誠,大陸的華為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馬雲以及小米的雷軍,或可為代表。

聞其人便可窺知企業文化之一二。

所以,藉這個問題予以延伸,近年來,兩岸經濟發展的競爭關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過去台籍人員的擇業傾向,自然以台資企業為主,但隨著陸資企業的成長與對人才競逐的企圖心,甚至於許多陸資企業的人才 招募都已經深入到台灣現場,不管你是主動被接觸過或被動的考慮過或正面臨是否到陸資企業去上班的抉 擇,相信這應該將會是越來越多的台籍人員的親身經驗。也誠如大家所知道的,大陸的成長與生活背景與我們有相當大的不同,所投射到的現今企業的領導人,也不同於台灣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在大陸所謂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階段,幾乎把其它國家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或第三產業,或傳統產業到科技產業到 新創產業,或老、中、青三代的企業主,一次全部呈現在同一個舞台上,讓有心到大陸就業或發展的台灣人,很多時候在判斷時,僅能透過一些企業的規模、知名度、獲利狀況或朋友介紹,加以拼拼湊湊。而如此作法,正如男女交往之初,僅以外貌與家世背景作為判斷,而忽略了細究個雙方個性上的差異,短期內可以交往,但要維持長久關係會比較辛苦。

所以,如果你決定投入陸資企業,哪麼除了大環境的觀察,例如:你能不能適應大陸生活?你能不能適應這裡的工作氛圍?這家公司賺不賺錢?前景好不好?你的生涯是什麼?你的福利待遇好不好?或是你的家庭要不要來?……的因素之外,我建議你可以用一家公司企業文化的角度,來觀察陸資企業或選擇一家陸資企業,也就是觀察這家公司的負責人的行為,以此做為自己判斷上的一些參考。現今透過網路的訊息,你可以很容易的瞭解到每個企業家的生平、生長背景、想法或可能不太為人留意到的生活點滴,自己加以判斷,當然,你可能發現某些企業家非常低調,在網路世界裡可以找到的訊息不多,正仍是一種投射,也許他投射的正是這家企業低調的企業文化,當然也可能是他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這仍是可以觀察的重點。當然,企業文化不會只發生在大企業上,只能說由於時間與規模的效果,大企業所呈現出來的企業文化比較明顯,所以,如果你要加入的是中小企業,哪麼中小企業的企業主的行為舉止更值得你必須親身觀察,因為,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的關係,公開的訊息更少,但影響卻更為直接。

當然,或許一定有人以為,大企業會透過制度來避免人為的影響力,其實,我必須說,正是因為企業規模太 大, 才需要制度來貫徹企業家的意志力,這也是我說的越大的企業,企業文化越明顯的原因。至於大家所說的,如何塑造企業文化,其實重點在於哪位最高負責人行為舉止的改變,他的作風改變,企業文化自然改變,他的作風不 變,哪麼再多的企業文化改造訓練,效果也就有限!

這樣的觀察方式,僅適用陸資企業嗎?當然不是,對於企業文化與對企業主的觀察方式各國都可一體適用,只是對於許多目前準備或考慮到大陸發展的台灣人而言,大陸仍然陌生。

特別是對已有工作經驗的台灣人而言,要適應一個不同以往的企業文化,所必須承受的壓力與風險與工作角色的衝突,其影響遠遠大於哪些剛出學校而有意到大陸發展的年輕人,這裡提供的只是給這些人一種不同的判斷方式而已。

最後,由於自由經濟的資本運作,加以近年來大陸挾著雄厚的資金實力,許多大家熟知的國際知名品牌,在資金的認定上,早已成為陸資或假外資,這種情況也包括很多我們認定的台資在內,所以不論陸資、外資、台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是誰在負責這家企業的經營,好好判斷一下,它(企業)/他(CEO)跟你合不合得來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