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耀南
民調方式要採用「全市話」或者「全手機」,是目前政壇熱議焦點,未有定論,,更引發了「無市話聯盟」以「民調需納入純手機使用者為樣本」為名進行公民連署,而且連署竟在短短兩天內破萬份。由此可見,手機使用者的民意已經無可忽視,況且,無論是從學術方法或者是時代潮流上,把「手機」納入民調才能精準地調查民意趨勢;我們甚至可以說,手機族的民意才是決定大選勝負的關鍵,因此,總統候選人的初選民調採用「全手機」的方式,其實並不失為正確的選擇。
▲作者分析,當總統初選採用「全民調」,不應忽視手機族的民意(合成圖/翻攝自臉書)
「全市話」民調的失準其實殷鑑不遠,最為學術圈所討論的案例,即是2014年的桃園市長選舉。在2014的選舉中,各家民調皆指出吳志揚的支持度遠大於鄭文燦,甚至還有業者做出了兩者差距將近30%的民調,但選舉結果一出爐,卻離民調的指數相距甚與,這個現象讓眾多專家學者們跌破眼鏡,2014年也是台灣進入4G時代,網路通訊軟體普及,不僅市話剪線率增加,連手機電信門號使用率也降低,並讓學圈開始反省「全市話」的調查方法,是否弔詭地致使眾人遠離真實民意,同時,如何在民調中納入「手機族」的民意,也成為了民調是否精準的重要變項。
若探究全「全市話」民調失準的原因,或許源自於台灣人口結構與生活模式的轉變。針對這點,我們可以聯想到幾種狀況。第一,由於交通網絡的便捷,多數工薪族皆採取通勤以進行上下班之往返,這意味著即便住家擁有市話設備,工薪族其實難以在「全市話」的調查時段接到電話。第二,由於產業結構的轉變,多數年輕族群都必須至外縣市租屋以求職,但絕大多數的租屋處都不具有市話,因此,「全市話」民調也把年輕族群排除在外。第三,由於網路電話的盛行,多數手機使用者已不再以市話進行聯絡,甚至年輕家庭都已不再添購市話設備。據此,「全市話」民調的失準,並不是什麼難以想像的事情。
▲ 手機民調符合低成本,高效率,精準之原則(示意圖/翻攝自資料照)
根據調查,台灣至少有五百萬人的「純手機使用者」,其中,有6成的純手機使用者,位於20至39歲的族群。這個事實頗能讓人反思大選的勝敗關鍵。眾所周知,總統大選的勝敗多半立基於中間選民的得票率,但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族群的政治立場多數都難以更動,40歲以下的選民才是政黨立場浮動的支持者,也因此,全手機的方式,才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方式」精準調查出勝選關鍵的支持度;
無論是從學術、時代需求,抑或是勝選關鍵來說,都可看出「全市話」或者「全手機」的爭議並非新議題,而以全手機取代全市話的調查已是進行精準調查的趨勢。
《作者簡介》洪耀南,台大國發所碩士,文大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民調專家。現任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