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恩格
蔡英文總統結束為期12天的「自由民主永續之旅」,回抵國門後發表談話,定調台美關係「深化」,而出訪行前,美國政府更通過歷史19年的「M1A2T戰車」等4項對台軍售案,台美關係持續升溫,中國後續的反應,引發歐洲國家的關注,筆者接受義大利媒體「L'Indro」專訪時直言(該媒體L'Indro 經常訪問本人做台灣、亞太相關分析,歐媒以外籍人士的台灣觀點分享意見,可望讓台灣頻繁出現在歐洲媒體),軍售的報復恐怕還沒結束,中國還會出別招(other methods)來對抗美台合作的步步進逼。
▲小英高規格出訪加上軍購拍板定案,恐引發兩岸對立升高(合成圖/翻攝自資料照)
因為出售艾布蘭戰車給台灣的「通用動力」公司,並未同時出售武器給中國,所以中方制裁的直接效果有限,不過通用動力生產的商務噴射機,卻以中國富豪為主要顧客,中國很可能提高個人或公司想要註冊「灣流航太商務噴射機」的難度,或是阻擾外國註冊的商務噴射機入境中國。
而且中國甚至會逐一檢視對台軍事案供給鏈中的參與者,生產者需要和龐大的下游供應商配合,彼此合作之間密切合作,其中部分供應商是從中國進貨或和中國做生意,從中國出口的稀土金屬,就有可能被盯上,成為打擊的目標。
除了艾布蘭戰車,義大利媒體「L'Indro」也注意到另一項軍購,台灣在今年二月要求購買66架F16V戰績,美國至今尚未回覆,這項軍購是否也讓中國坐立難安?筆者認為,F16V帶來空軍在質或量上的改善,都會引發中國的高度關切,購買戰機會提高共軍侵台的成本,也會強化台美軍事合作,不過F16V從生產到出貨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中國也在加緊腳步提升戰機、雷達、空對空,或飛彈等空軍作戰能力,等到66架F-16V戰機完成交貨,台灣實質作戰的提升幅度恐怕有限。
至於艾布蘭戰車和針刺肩射飛彈,能否會增加對共軍「登陸」的嚇阻能力?筆者觀察,戰車和飛彈的確會使得開戰難度提高,但改變不了中國作戰的決心,108輛坦克和250枚飛彈看起來好像數量龐大,實際上是分批交貨,加上維護或人員訓練等因素,戰車無法一次全部到位,飛彈的庫存也會因為軍演慢慢減少。
▲ 方恩格指出,台灣軍力上最欠缺的是作戰的「決心」
至於台灣整體的防衛能力,還缺乏什麼樣的軍事設備?筆者評估,台灣空軍和海軍的質量下降最快,然而比起戰鬥機、船艦的數量及型號,或坦克、裝甲等陸軍配備改善,更為迫切的是人員訓練問題,國軍沒有實戰經驗,現役軍人沒有經歷過數十年前的戰爭,過往是採取義務役,馬英九總統任內開始導入志願役,希望專職的職業軍人能比徵召入伍的軍人戰力更強,但此項改變一開始並不成功,參加志願役的人數不足,又改成志願役和義務役並行。而台灣青年所接受的4個月替代訓練中,軍事訓練通常只有一個月,役男就被派到政府機關負責替代役的工作,這些預備軍人沒有經過嚴謹的軍事訓練,即便不定期舉辦教育召集回訓,能發揮多大戰力是個問號。
其他造成兵源素質不佳、兵源不足的問題,還包括軍方內部的貪汙舞弊、濫用毒品、訓練意外,和不當體罰等霸凌問題。最後總結強調,「台灣最缺乏的是作戰的意願(willingness),而不是配備不夠」。
《作者簡介》方恩格,台北市可巴德猶太協會創會理事長,美國紐約執業律師,前任美國共和黨海外部亞太地區主席,長期觀察臺灣政經的國際趨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