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否要強制禁止 孩子玩手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鍾藝/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手機、孩子,這兩個詞只要被放在一起,就能讓千萬家長心頭一緊。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手機過癮」的問題時,很擅長用「堅壁清野」的政策。不過強制性的將孩子與手機隔離,這招真的管用嗎?

來源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我的姑姑因為手機,一年之中和孩子起了很多次衝突。她沒收手機了很多次,但其實每次都不能真正的讓孩子遠離手機在這個手機遍地的時代,孩子重新找到一個可以玩的手機並不是一件難事。所以,強制性禁止孩子玩手機只是家長一廂情願的事情,並沒有從根本上讓孩子發自心底的做出改變。

自己自發的不沉迷於手機,這是自律。別人強制我不沉迷於手機,這是他律。自律和他律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換句話說,如果家長一味的給予孩子「他律」,那麼孩子就喪失了和自己對話、成長的機會,他的自覺性會逐漸減少。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是變相將問題放大。所以,家長只有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才能幫助他培養起自律性,然後徹底解決問題。

自律的養成是個「支撐點」不斷累積的過程。「支撐點」可以理解為孩子面對誘惑時做正確選擇的能量。能量越大,孩子越有可能擊倒內心的小惡魔,去做正確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家長要不斷向孩子輸送新信息。讓孩子接觸不同的食物,培養起興趣愛好,這很重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去經歷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能正確認識世界和自己。如果孩子平時接觸的信息除了學習就是一成不變的生活,那麼手機就會自然而然成為他們尋找「新鮮感」的來源,對世界的認知僅局限於虛擬世界,一系列問題隨之而生。相反,如果孩子能與新的事、新的人建立連接,他們就會好奇、主動,在探索中獲得真正的成長。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比同齡人懂得多、看得多的孩子,在面對大大小小的選擇時,也能相對容易的克服自身弱點,選擇真正對自己好的選項。

其次,家長需要儘可能多的與孩子交流互動。在互動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正向反饋(比如肯定、讚揚,甚至是欣賞),這樣做的目的是激勵孩子去表達,說出他們的困惑、感受。家庭成員的積極互動,不僅能讓孩子的所知所想有了溝通的出口,還能讓他們從外界的各種反應來不斷矯正自己的意識,逐步讓自己的理智戰勝感性。

最後,家長需要明確的是,孩子玩不玩手機,其實這並不是核心問題。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否建立一套正確的價值觀,自我意識是否健全,有沒有培養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思維決定行為,孩子認知清晰了,自然就會向著正確的方向去行走。

 

【#直播中LIVE】12強賽/台韓大戰今晚大巨蛋開打 賽前練習畫面搶先看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