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台灣的冬季溫差變化大,偶爾涼爽溫暖,冷空氣報到一下子又天寒地凍,對於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患者來說非常難捱,感冒、過敏性鼻炎、氣喘、心肌梗塞、中風、血循不良動輒成為各大醫院的「熱門關鍵字」。資深護理師陳惠美要提醒大家冬天的保健之道。
◆流感
流感每年在國內外都會造成規模不一的疫情,12月到隔年2月是好發期。年長者、幼兒或慢性病患等高危險群感染之後,容易引發併發症,甚至死亡。陳惠美提醒民眾不可輕忽流感的嚴重性,平時應勤洗手,流感季節避免不必要的探病,搭乘交通工具或出入人多的公共場合,建議戴上口罩,降低感染病毒的機會;倘若出現感冒症狀,應配戴口罩並儘速就醫,避免在外逗留,生病在家休息,才能有效減少流感傳播。
◆鼻炎
有過敏性鼻炎的朋友,每到冬天可能會覺得鼻子特別容易鬧脾氣,若在流感好發的冬天中鏢,更會加劇鼻炎的症狀,十分不舒服。陳惠美呼籲過敏族平時配戴口罩,注意飲食跟環境衛生,並保持運動習慣和正常作息,才能強化自身免疫力。
如果可以,一定要避開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有蟎、花粉、寵物皮屑等,過敏原多來自動物、植物、昆蟲、真菌等。治療過敏性鼻炎,首先須搞清楚過敏物是甚麼,才能因病施治。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才能減少鼻炎發作。
◆氣喘
氣喘屬於「慢性支氣管炎」,氣溫急降可能誘發氣管收縮導致發作。陳惠美提醒氣喘患者,注意居住環境的溼度不能太高,必要時使用除濕機;保持運動習慣,均衡飲食,多喝白開水(一天至少2,000cc);避免接觸導致發作的過敏原:花粉、灰塵、香煙、毛毯、羽毛、香氛、寵物毛屑等。
氣喘患者最好有親友同住,以免發作時無人協助就醫,陷入險境。平日外出要隨身攜帶醫師開立的支氣管擴張劑,以備不時之需。
◆心肌梗塞
天氣轉冷,又來到了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泡溫泉、運動、從溫暖的被窩出來等讓身體瞬間出現劇烈溫差的行為,都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奪人性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指出,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在冬天,原因在於下列行為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泡湯(急遽溫差)、運動、情緒刺激。甚至從溫暖的被窩起身,冷空氣瞬間撲上身,也可能引發心肌梗塞。
袁明琦透露,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50歲以上男性、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者、肥胖人士、油膩飲食者、過勞者等。他提醒國人,無論從事甚麼活動,儘量不要讓身體承受急遽的「冷→熱」或「熱→冷」,避免溫度起伏增加發作的風險。一旦出現心肌梗塞的徵兆,務必立刻就醫,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心肌梗塞的徵兆有哪些?袁明琦表示,如果你在上述高危險群之列,且左前胸出現「宛如被石塊壓住」的悶痛,不要懷疑,極有可能是心血管的病變,應馬上就醫!須注意,不是每個人心肌梗塞發作都會產生典型的胸痛或胸悶,隨著血管中病變位置的不同,痛感可以從胸部擴散至肩膀、手臂、下巴、上腹部等,因表現多樣化,一時很難判斷,建議患者察覺難以解釋的異常時,早點尋求醫師的協助。
護理師陳惠美強調,老年人、三高危險群在冬天要避免「驟然」的動作,像是起床可採「漸進式起身」,即先坐起來約5~10分鐘,待身體適應外面的溫度後,再慢慢起來,半夜起床小解也是同樣道理。另外,須避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重物時彎腰屏氣,可能誘發老年冠心病人心肌梗塞。洗澡也要特別注意,別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太熱會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恐造成心腦缺血。衣著上,除了口罩、圍巾、大衣、襪子,別忘了頭部也應妥善保暖!
◆中風
陳惠美衛教時常叮嚀病人,如果原本就有三高的困擾,除了依醫師指示規律服用高血壓的藥物,也要注意天冷時的保暖,避免血壓劇烈變動導致中風。平時須保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或過勞,情緒控制也非常重要。此外,不妨記錄個人平日血壓、血糖值、不適症狀以及用藥狀況,隨時讓醫師參考。飲食部分,減少零食、宵夜、油炸食物及甜點的攝取, 多吃低油食物;避免鈉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醃製、燻製、滷製的加工食品、罐頭及調味料等。戒酒戒菸加上規律運動,也能有效預防中風。
◆血循不良
氣溫降低,微血管收縮,血液更難送到四肢,手腳溫度也就越來越低,有些人一到冬天,四肢總是冷冰冰、不時發麻。想要紓解這些不適,陳惠美建議民眾冬天出門或騎車時戴手套,穿厚襪子;睡前可以按摩手腳,泡個溫水;養成運動習慣,如果覺得室外太冷,可以到運動中心走一下跑步機或上一堂飛輪課,都能有效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佳引起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