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一開講/「埃及豔后」真的漂亮嗎?你想太多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台灣距離埃及有點遠,但就在明年(2020)的年初,台北就即將有場埃及展舉行,所以我們也來談談埃及吧!

說到台灣民眾對古埃及文明的認知,一般人的既定印象就只在停留在3個主題:木乃伊、金字塔、埃及豔后。

埃及豔后在台灣,大概是最知名的古埃及人物了,但她真的身材凹凸有致、貌美如花而能迷倒眾生,所以博得「艷后」之名嗎?這……可能大家都誤會了。

▲台灣人熟知的「埃及豔后」,本名克麗奧佩脫拉。圖為法國學院派畫家傑洛姆作品《克麗奧佩脫拉與凱撒》(1866)。(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埃及豔后本名克麗奧佩脫拉(Cleopatra/Kleopatra),西元前69年出生於埃及北方第一大城亞歷山卓,她是希臘人創建的托勒密王朝法老托勒密十二世的長女。由於皇室家族中已經有6個同名的女性,所以習慣上叫這位未來的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但在當時大家都叫她名字的諧音「Philopator」,意思是「愛父親的人」。

受過良好教育 但有個大鼻子

▲埃及豔后本人有個大鼻子。(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當時,希臘人習慣性地幫所有的人取綽號,大家都叫托勒密十二世的綽號「奧利提斯」(Auletes),這個字的希臘文原意是「吹笛手」,因為這位法老無時無刻都帶著笛子,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吹笛子,不但自己吹,還帶著一幫子的隨從大家一起吹笛子取樂,甚至有人謠傳這位法老以能吹笛子與否來決定官員的職位,甚至罪犯都能因為擅長吹笛子而獲得寬恕,搞得監獄裡的犯人都在練習吹笛子。

托勒密十二世沒有太多的建樹與貢獻,甚至拙於國政,導致羅馬帝國的勢力介入埃及,淪為羅馬的傀儡。但是,這位法老因為喜歡吹笛子(音樂),所以當時藝文鼎盛,他高薪聘請來自希臘與羅馬的詩人、樂師、哲學家、文學家到亞歷山卓的宮廷中服務,搞藝文事業是這位法老的專長。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就在這樣的宮廷環境裡成長,她接受傳統的希臘與拉丁教育,由於父親奧利提斯對藝文的喜好,所以文學、音樂、藝術也是她從小的教養。除此之外,這位未來的女王極有語言天份,所以她也是托勒密王朝有史以來,唯一會說讀寫古埃及文的女王。

傳說,克麗奧佩脫拉七世長大後美艷非凡、氣質出眾,一群歌功頌德的政客無不爭相極盡所能,形容女王的美麗。

但是,實際的情況並非如此…

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Plutarchus)記載,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唯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她的大鼻子與說話的聲音。普魯塔克這樣描述:

「她的美麗並非無與倫比,也不會讓人有驚艷的感覺。但是她的聲音如此的美好,使人願意與她親近。因為她的大鼻子,能夠和諧柔和地發出美妙的聲音。」

▲埃及豔后極具語言天分和藝術修養,用現代人的話來形容,就是一位才女。圖為女王頭像(柏林博物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西元前51年,托勒密十二世(奧利提斯)死亡。奧利提斯指定不滿10歲的長子托勒密十三世,與當時已經18歲的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共同接任法老,但條件是二人要結婚。這就是著名的「二主共治」時期。

兄妹結婚在古代世界裡其實並不罕見,古人並不知道近親通婚會導致後代基因缺陷的危險,但兄妹結婚卻能夠確保繼承的權利與血統的純粹性,古埃及各時代的皇室就經常出現兄妹、叔姪女、舅甥女……通婚。

但由於托勒密十三世只有10歲,根本無力管理國家。所以,二主共治期間的克麗奧佩脫拉七世才是實權法老,她執掌埃及國政,成為真正的女王。

女王與父親奧利提斯不同,她想要擺脫羅馬人的控制,恢復埃及帝國的光榮,至少在最大程度的範圍內不要在成為羅馬帝國的傀儡。

凱撒、安東尼與女王 努力啪啪啪

當然,克麗奧佩脫拉的政治企圖,後來引發了許多牽扯甚廣的國際糾紛與戰爭,埃及人遠征兩河流域,甚至還直接介入羅馬人的內戰。最後也導致古埃及帝國被羅馬人併吞而滅亡。這段長達20多年的紛紛擾擾的過程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我們暫且略過。但是,在這段過程中,克麗奧佩脫拉七世曾經發生過二次的緋聞,她與兩位羅馬的重要將領同居,還幫他們兩人都各生下小孩。

西元前48年,女王在與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政爭後失敗,被逐出亞歷山卓,在各地流浪躲藏。當時,羅馬有史以來最好的將領凱撒(Gaius Iulius Caesar)正在追殺與他為敵的執政官龐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龐培作戰失利後,躲到埃及沿海一帶。而托勒密十三世權衡利害後,接受大臣的建議:「陛下,請聽我說:死人不會咬人。」

特勒密十三世逮捕龐培,砍下頭顱送給正率領2個軍團進軍埃及的凱撒。原本的意思是希望凱撒不要進軍埃及,但是凱撒依然揮軍直入進入亞歷山卓。凱撒對外宣稱自己是來執行奧利提斯的遺囑「二王共治」,他召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並恢復女王的身分。

傳說,西元前48年10月2日凌晨,女王脫光光把自己包裹在一捆舊衣服裡(一說是地毯),由埃及王宮內的閹人抬著,送到凱撒的寢宮。然後,他們就……(以下請各位自己想像!),之後凱撒與女王陷入熱戀,後來也生下了小孩。

▲丹德拉神殿壁畫:女王裝扮為哈托爾神。(圖/邱建一攝影)

說到這裡,我想很多人對這個畫面好像有點熟悉的感覺,因為在清宮劇當中常有這樣的橋段。而且,古埃及王宮內確實有閹人(太監)存在,事實上在許多古代文明中,皇宮中都有類似的工作人員,太監並不是古代中國獨有,而且在某些文明當中,例如波斯帝國,閹人的數量比古代中國還要多很多。

凱撒與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生下小孩,這件事也是許多電影小說經常描述的內容。而且,既然女王可以色誘凱撒,許多人想當然耳的認為,如果她如果不漂亮的話,那又如何又擄獲這位羅馬的將領?

類似的色誘情節,7年後又再發生一次。

凱撒後來在羅馬政爭中被刺殺身亡,他的大將安東尼(Marcus Antonius)舉兵討伐殺死凱撒的羅馬權貴,之後安東尼率軍進入埃及尋找糧草兵馬後援。前41年,安東尼率領東方艦隊抵達尼羅河口的塔斯(Tarse),以執政官的身分召見女王。然後,在一場宴會之後,這兩個人又……(以下麻煩各位自行想像),稍後也生下了小孩。

同樣的問題還要再問一次,當時已經28歲的女王,如果不是風姿綽約迷倒眾生的話,那安東尼這位羅馬將領,為何要選擇和她啪啪啪呢?

以上這些疑問,答案很簡單。

凱撒與安東尼愛的其實不是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的「美色」,事實上以當時被任命為獨裁者的凱撒,以及羅馬執政官的安東尼,以當時的身分地位要甚麼樣的女人沒有?金錢與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凱撒與安東尼的身邊並不缺美女,甚至當時的羅馬貴族的眾美女們都是緊緊地巴著這兩位將領,他們兩人甚麼樣的美女沒有看過,為何又獨鍾女王呢?

真正的原因是「權力」,女王是古埃及帝國的法老(國王),任何人能夠與她在一起,等於就是繼承了的埃及帝國。雖然當時的埃及帝國已經逐漸式微,但國土廣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這都是夢寐以求的新世界。

而女王也需要這批來自羅馬的軍隊奧援,因為當時埃及皇室經常政變,女王的弟弟與妹妹覬覦王位許久,女王隨時有被推翻的可能(事實上這位女王被趕下台好幾次)。所以,能夠與這兩位將領結合,他們帶來的羅馬軍團,等於確保了皇室的安全。

所以,這是利益的結合,與誘惑與美色無關!

▲丹德拉神殿壁畫:女王裝扮為哈托爾神。(圖/邱建一攝影)

台灣地區獨有的名稱:埃及豔后

但是,為何在台灣的大家,都叫她「埃及豔后」呢?其實,這是來自一部電影。

▲1963年電影《埃及豔后》海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63年,美國、英國、瑞士聯手,以女王的故事拍攝了史詩傳記電影。這個電影的名稱以女王的本名命名「Cleopatra」,女主角的是當時非常漂亮的美國演員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這部電影是當年的票房冠軍,在美國的票房收入為5770萬美元(相當於現今的4.61億美元,138億台幣)。後來,電影在台灣上映時,當時的電影工作人員傷透了腦筋,因為翻譯為中文時,如果按照電影原名翻譯的話,那就是「克麗奧佩脫拉」。

但以那個時代來說,1963年台灣的文化環境與教育其實還沒那麼普及,翻譯為「克利奧佩脫拉」當時的人可能根本就看不懂,甚至還以為這個是某種沙拉脫(洗潔劑)的名稱呢?

所以,負責翻譯的小編靈機一動,由於女主角是美豔著稱的伊莉莎白.泰勒,所以神來一筆,乾脆直接把片名翻譯為「埃及豔后」。(過去的時代電影名稱的翻譯是個很大的學問,當時小說改編的電影「Lolita」不是翻譯為小蘿莉,而是很有文藝氣息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引自蘇東坡的詩句。)

從此,埃及豔后這四個字就成為華文地區獨有的名稱了。而且,顧名而思義,字面的意思就是說這位女王很漂亮。艷后之名因此不脛而走。至於她的本名是甚麼,大概也沒有人在意了!

▲丹德拉神殿壁畫:女王裝扮為哈托爾神。(圖/邱建一攝影)

克麗奧佩脫拉很漂亮嗎?應該是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她受過很好的教育,能講多國語言,雅好藝文,但是個有著大鼻子。長相普普的女王,這大概才是她的真實面目吧?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