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lence
抗議人士昨(31)日再度齊聚總統府,表達對投遞亞投行意向書的不滿,但先不論亞投行的利弊及細節,此次的抗議活動,引發關注的除了雙方發生的肢體衝突,更有人帶頭在場地烤香腸、自拍,甚至挑釁警方「要不要吃」。說實在,亞投行的議題確實該被關注,但用如此「屁孩」的手法包裝抗爭議題,真的是自尋死路。
(圖/翻攝自音地大帝臉書)
太陽花學運造成台灣社會的改變大家有目共賭,青年不再冷感,許多人開始投入政治,關心自己國家大小事,對於社會上的不公不義也極力改善。有人認為昨日的抗議活動是「太陽花再起」,也有人預期會造成更大的迴響,但看看這些烤肉架、自拍棒,還有人拿著香腸在警察前晃來晃去問「你要不要吃」,你真的覺得是台灣改變的希望嗎?
拿香腸的輔大同學簡銘宏,轉載了抗議烤肉的相關新聞,在臉書上表示:「抗爭現場本來每個人的靈魂和行動都是自由的,可以憑著自己的意志創造自己理想中的運動,沒有誰比誰高尚或誰該對誰負責的。」
是的,每個人對於社會運動的方式和想法都不同,一種抗爭各自表述聽起來也合情合理,但從社會面來看,抗議是一件嚴肅的議題,應該關注的是為什麼要抗議?抗爭的目的是什麼?用烤肉如此嬉戲、娛樂的方式表達訴求,除了模糊焦點,更容易被放大檢視,造成社會觀感不佳,進而對整個抗議活動產生負面的效應。
支持方覺得這樣的方式輕鬆有趣,甚至是「運動藝術」的創作,或調侃那些反對者「烤個肉就讓這麼多人崩潰了呵呵」,並不會讓人覺得上街是合理的、是有理想的,反而比較像是自以為是的中二生,翹課吸菸然後覺得自己很酷、很炫,做自己很了不起,再感嘆是世界不懂你。
(圖/翻攝自音地大帝臉書)
社會運動本來就容易引發爭議,如果只是想讓人覺得「噢,上街真好玩」,那恭喜你,烤得好,嗆得妙,鬧得呱呱叫。但如果真的希望大家認同上街的理念,並且共同支持,我只能說,這樣的做法讓人感受不到抗議的目的,太過綜藝化、娛樂化,只會加深大家「這些人就是來亂的」、「大學生好閒」、「浪費國家資源」的印象,正好讓對立方坐享漁翁之利,直接收割社會風向。
街頭運動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參與者的所做所為,都受到大眾檢視。沉默螺旋的世界裡,多數人都在觀望,可能因為一枝香腸、一根自拍桿,前人辛苦累積的支持度瞬間一去滔滔永不回,全都跳槽對立方,值得嗎?
(本文作者為曾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大學生)
《 快來【三立新聞】臉書按讚,即時掌握 亞投行 最新發展 》
http://www.facebook.com/setnews
「亞投行」是啥?更多後續深入追蹤報導,都在【亞投行不行?】專題報導:
http://www.setn.com/Klist.aspx?PageGroupID=1&ProjectID=712&PageTyp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