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一開講/端午節要划龍舟?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端午節要到了,這個傳統的節日不只是萬眾期待的連續假期而已,同時也是個很古老的節慶。對於現代人來說,想到端午節就想到吃粽子與划龍舟。但是這些節慶的習俗,真的就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嗎?那可不!

許多人都認為,划龍舟的起源是為了救含冤投水自盡的屈原,事實上,考古學資料證實,早在屈原跳汨羅江自殺之前,就已經有划龍舟的習慣了。而且這個習慣還與江南地區的越國習俗有關。

▲(傳)元,王振鵬,《龍池競渡》。每年三月三日在北宋首都汴京金明池划龍舟的景象。(圖/邱建一提供)

古人自己都說了 划龍舟與屈原沒有關係

成書於西元6世紀的魏晉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大概是古代世界裡最早的一本專記節氣與節日的書籍,這本書是這樣描述端午節的: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

作者宗懔(500-563)說,江南地區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做「浴蘭節」,在這一天有個活動叫做「競渡」。競渡就是划船比賽的意思,但是宗懔只說划船比賽,但可沒有說到有划龍舟這檔事。

而在這段記載之後,還有後人加上的小字注釋,它的內容是這樣寫的:

「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鳬』,一自以為『水車』,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土人,悉臨水而觀之,蓋越人以舟為車,以楫為馬也。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越地傳》云︰『起於越王勾踐。』不可詳矣。」

以上這段落落長的注釋,翻來覆去地解釋了半天,它的意思很簡單,總歸只有一句話:「划船比賽和屈原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為何端午節要競渡?大家也都不知道這是從何而來的習俗?只知道要舉辦划船比賽而已。

▲(傳)元,王振鵬,《龍池競渡》。每年三月三日在北宋首都汴京金明池划龍舟的景象。(圖/邱建一提供)

而且龍舟與端午節原本也沒啥關係,它的起源甚至比屈原還要更早上數百年。近年考古挖掘出土一些春秋時期江南地區的越國文物,上面已經出現了划龍舟的圖像。一般認為「龍蛇」是古代越人的圖騰,而越人受限於江河湖泊密布的地理環境,所以類似現今獨木舟的船隻一直都是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龍舟可能與越國的氏族圖騰或是國族認同有關,因此不可能與屈原有所聯繫,因為越人有了龍舟的同時,屈原都還沒有出生哩!

後來,南方的吳國、越國等地在秦始皇時期被征服而逐漸漢化,龍舟也慢慢地有了轉變,它演變為真龍天子的帝王象徵。

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2年(281),有個叫做不準的人挖掘了先秦魏國的古墓,這座墓有可能是魏襄王或魏安禧王的墓葬。在墳墓裡出土了大批竹簡,當時把這一大批竹簡通稱為「汲冢書」,其中包含已經失傳許久的《穆天子傳》在內。

《穆天子傳》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太沼。」不過有關於「汲冢書」的真偽一直有爭議,史料記載說這是戰國時期的著作,有人認為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胡說亂寫的偽書,把它當作鄉野雜談的小說看看就好;也有人認為就算是魏晉時期亂寫的,也應該是所有本才是,不應把它全部推翻。反正就是眾說紛紜,大家莫衷一是。

但是,《穆天子傳》裡明確地說到天子巡行時坐的船叫做龍舟,而這位天子是西周時期的穆王(約前992-922)。如果《穆天子傳》可信的話,那麼這大概就是最早的龍船或龍舟的記載了,而龍舟可上推到西元前第1世紀就已經出現,但如果《穆天子傳》不可信的話,那麼至少在魏晉時期也有了龍舟的描述,大約在西元後第3世紀。

三月就要划龍舟 這不是端午節的活動

魏晉南北朝之後進入隋唐時期,各地開始出現划船競渡的賽事活動,只是舉辦比賽的時間點不只是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大部分是在早兩個月之前的「三月三:上巳」這一天。

上巳這個古代節日可能現今很少人之知道了,但這是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親水戲水的大日子,在開春之後的這一天,天寒地凍的日子已經結束,百花盛開的春天已經到來,這一天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約好去河邊春遊洗澎澎,以示除穢迎春之意。當年王羲之帶著一堆朋友去舉辦「曲水流觴」大搞文青集會的蘭亭雅集,也是選擇在這一天舉辦,因為上巳與戲水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也可能是在這一天舉辦划船競渡比賽的原因,因為這一天都是以與水有關的各種娛樂活動為主。

唐代的划船競渡也不只是民間自行舉辦而已,當時也有官方舉辦的賽事,就在長安城皇宮裡的池塘舉行,而且皇帝也會親自蒞臨觀看。這類記載在唐代史料裡不不罕見,可見得划船競渡已經是當時盛行的體育賽事之一了:「(唐文宗)寶曆二年(826)三月戊寅,觀競渡於魚藻宮。」

▲(傳)元,王振鵬,《龍池競渡》。每年三月三日在北宋首都汴京金明池划龍舟的景象。(圖/邱建一提供)

到了北宋時期,划船比賽終於與龍舟結合為一體,當時的首都汴京(開封)有個人工挖掘的大池塘叫做「金明池」,因為這個池塘位於城市的西邊,所以當時又稱為「西池」或「西湖」。原本隸屬中央直接指揮的都統司(類似現今的國防部)作為訓練水軍並舉行軍事演習的地點,但後來它逐漸失去軍事目的,轉變為皇家園林的一部分。

《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晚期已經成為皇家園林的一部分的金明池,在每年的三月三日開放給一般民眾進入參觀遊玩,而且從這一天開始舉辦划船競渡的操演(預賽),與迎接皇帝蒞臨的各種儀式。到三月二十日當天,皇帝親自蒞臨,在這裡臨近池畔的「臨水殿」先接見大臣與參賽隊伍,然後乘上專為皇帝預備的大龍船在金明池裡巡行,此時有各種水戲表演活動同時進行,民眾在岸邊觀看,皇帝率領群臣在船上觀看,君民同樂舉國歡騰。

在表演活動結束後,開始進入當天的壓軸大戲,正式進行競渡比賽。三月二十日當天的正式賽事要比試三次,各划船隊伍一起在鑼鼓助威與民眾的吶喊聲中奮力衝刺三次,爭奪在臨水殿前水面上豎立的一支錦旗,獲勝者不但有豐厚的獎勵,還有來自皇帝的親自嘉勉。

不過,在金明池裡皇帝乘坐的大型龍舟有點類似指揮旗艦的性質,這艘大船負責領導指揮參與划船競賽的小船,看起來在當時的這個划船競渡還是帶有一點點的軍事演習的味道,只是它已經是表演性質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與民同歡慶祝佳節,只是時間是三月三日的上巳日開始的一系列水上活動,而不是五月五日的端午節。

▼▲(傳)元,王振鵬,《龍池競渡》。每年三月三日在北宋首都汴京金明池划龍舟的景象。(圖/邱建一提供)

現今,在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有一件相傳是元代大畫家王振鵬繪製的《龍池競渡》,畫的就是宋代的金明池的划船比賽的情況,雖然這件作品的真偽有點小爭議,但這就是北宋首都汴京的金明池,這是沒有爭議的。而且畫作的題跋也很明確地說這是三月三日的活動。

南宋以後划船競渡與龍舟結合

北宋滅亡之後進入南宋,南宋帝王遷都到臨安(杭州),但依然按照慣例每年三月在西湖舉行划船競渡活動,從此競渡與龍舟逐漸地結合為一體,划船競渡也轉變為我們現今一般認定的划龍舟了。

不過,划龍舟究竟是在三月三還是五月五舉行,其實在每個時代都不盡相同,這也不是端午節一定要舉辦的活動,至少在唐宋時期都是在三月舉辦,而且很肯定與屈原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隨著時光荏苒,當三月三的上巳這個古代節日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之後,後來划龍舟競賽的水上活動,就被併到現今依然熱絡的端午佳節中舉辦了。

所以,端午節划龍舟只是個美麗的誤會而已。但是,節慶的活動本來就是隨著時間可以改變可以累加的,既然大家都認為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部分,這倒也沒有不可。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累積,並非一定得守舊不變的,大家說好就好,不是嗎?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端午節連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