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LIFE/小鏡頭大視野 拍出展翅高飛的台灣生態之美

記者郭雅慧、張逸民/採訪報導

這兩年台灣生態影像美學正夯,今年最受矚目的就是這部拿下金鐘獎肯定的紀錄片「展翅的生命力」,以中臺灣迷霧中的寶石精靈:台灣特有種「翠灰蝶」做為主角,拍出台灣中高海拔的美麗與哀愁。原本蟲卵只有芝麻的四分之一大,但是以微距鏡頭成功放大成這樣;另外蝴蝶振翅僅止十分之一秒的瞬間,不只用超高速攝影成功捕捉,連翅膀上獨一無二的寶石色澤也完美呈現。這部作品其實出自台北一家只有兩個人的小公司,辦公室不到五坪卻擁有了不起的夢想,翠灰蝶還只是展翅三部曲之一,製作人劉國同說自己開的是「生態合作社」,提供器材給跨領域生態達人在第一線拍攝,八年投入超過上千萬,拍出令人驚奇的生態小宇宙,卻也感嘆台灣有太多美景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紀錄片以赤灰蝶為主角。

這是台灣生態界最驚嘆的鏡頭,神秘翠灰蝶從產卵破殼的第一步吐絲展現生命力,到羽化成蝶的美麗瞬間,背後是一群大男人在山林裡長年付出的心血。

▲蝴蝶專家也是生態紀錄片導演的詹家龍。

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背包有沒有,我們把東西放到你背包裡面,事實上爬山然後去攝影以後,你會發現,把兩個事情結合在一起蠻累的!我們加起來(背)一百公斤 。超過喔!因為還有食物。」

他是蝴蝶專家詹家龍和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長年追逐著翠灰蝶。

▲一失手空拍機就報廢了。

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走!(從那邊下去好了,坡度看還可以。)好喔好喔!」、「很滑!這個很危險很滑!」

一失手天女散花,箱子內全新還沒拆封的空拍機就這樣提前報廢了。

▲醫療用內視鏡也是秘密武器。

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這裡,我找一下。」不只空拍機,原來醫療用的內視鏡也是秘密武器。

▲用內視鏡拍攝如同拿望遠鏡在找星星。

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醫生用的那個、那個叫做內視鏡,它只是一隻小蟲子在爬,可是這隻小蟲子可能,牠也只有一個芝麻那麼大嘛!然後你要用很高倍的顯微鏡去拍牠,所以牠的焦距可能只有不到一個釐米,也就是你很像是拿著望遠鏡在找一顆星星。」

▲赤灰蝶體積小居住海拔高。

茫茫樹海裡,赤灰蝶體型小還住得高,行動隱身中高海拔數十公尺的樹冠層內。

▲為拍攝蝴蝶特別爬上樹冠層。

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這種蝴蝶一年只有大概出現一個月,很短時間,然後另外一個就是說,牠都棲息在樹頂上、樹冠層,所以大部分像我們裡面也要爬樹上去啊!才能看到這個蝴蝶。飛起來就像閃電一樣嘛!你就會看到牠可能在你面前一秒鐘,可能不到一秒鐘時間牠就飛很遠了,你如果用高速攝影機去拍,你會發現,ㄟ原來牠在這過程當中,因為牠有很特殊那種,類似三稜鏡構造的磷片,所以說你會看到牠好像呈現彩虹的顏色。」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一邊拍攝影片一邊籌資金。

這就是生態攝影的魅力了,當詹家龍忙著搜尋,劉國同邊盯著拍攝卻同時拿手機滑得專心。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看股票喔?)片子要拍錢也要賺啊!不然哪有錢拍。」

原來先進的高速攝影機、微距攝影器材動輒幾十萬起跳,多數來自劉國同張羅。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認為回歸自然最單純。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以前我也從事媒體工作啦!後來就發現人太麻煩了啦~人很多囉哩巴唆的事情、鳩葛仇恨啦!就是講八卦。那你回到自然世界是最單純,你跟動物不用那麼複雜,我們在剛開始拍的時候,我們爬到樹冠層去採這些卵,這麼小的東西,這種冰河絕跡邊緣的東西,(棲地)已經都是一個破碎點狀分布,一下子火燒過來或一個茶園開過來就不見了。」

▲冰河絕跡邊緣的蟲卵。

從一開始湊熱鬧到深刻感受到棲地危機感,劉國同開始思考,如何用影像拍下中高海拔的美麗與哀愁。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他們有很多人買不起這麼特殊昂貴器材,我就想辦法買來支援,補充他們不足維持這個香火,讓他們繼續做(紀錄片),這個叫心靈創投,賺錢要賺也要滿足一點心靈。」

▲以GO PRO拍攝鳥類。

不管是GO PRO用來拉近人與鳥的距離,或者是夜行性動物,貓頭鷹改用高感度器材,突破夜間攝影無法打光的困境。

▲夜晚拍攝貓頭鷹之情況。

生態紀錄片導演劉國同:「貓頭鷹其實是晚上拍攝,貓頭鷹一般在國外都是養殖來拍攝,就是養來拍,因為才有辦法控制,我們都是純野外拍攝,我們就是慢慢觀察野外動物有沒有適合,我們終於找到一天,晚上溫度在八度以下,牠可能比較遲鈍,那我用比較高感度攝影機可以拍出動物行為,有生態專業的人、有好好觀察自然拍的人,有好好炒菜的廚師、導演,有好好做音樂的創作者,來把它(紀錄片)完成。」

這些就成為劉國同創業的靈感來源,台北鬧區創立工作室,小小不到五坪只有兩個員工,卻熱鬧滾滾。

▲生態紀錄片導演江國賓說小楊是位狂人。

公司員工:「喔腳架,這鏡頭好長,寶貝,靠它了!」、「有了看一下了!」、「哇!很漂亮!」這裡變成一個生態達人和影像導演交流的秘密基地。

生態紀錄片導演江國賓:「這是一個狂人,我們金主劉董有認識奇奇怪怪的人,這是一個我們覺得生態可以走下去有趣的東西,而不是說喔我當作一口飯吃,因為牠們自己有自己的工作,他要利用其他空檔時間,每個週末的幾點他就進去山裡面,騎兩三小時的摩托車到坪林的某一個點,然後拍一段時間兩三個小時又得騎回來,可能要工作或其他事情等等。 」

▲鳥禽達人小楊表示鳥的眼睛很利。

小楊正職是做五金貿易買賣,但下了班搖身變成鳥界專家記錄大型鳥禽。

鳥禽達人小楊:「鳥的眼睛很厲害,牠有時候會看到你的眼睛,好像有點眼神交換,牠覺得有敵意牠就飛走,(所以你要露出和善),對,所以有時候我們動作就是不能看牠,我們要慢慢過去。」

▲公司裡每位同事互相交流學習。

生態紀錄片導演江國賓:「你如果在旁邊觀察他們拍東西,你會覺得好好笑!他們會假裝沒有看到,動作永遠都不大喔!動作都慢慢的,因為太大就會驚擾。」

鳥禽達人小楊:「其實來這裡其實我也是在學東西,以前就只有拍照片,拍照片的話像是劉導給我一個概念,你照片鳥都拍一樣大隻,有點像在收集郵票。」

會拍的和會剪的交流學習,一隻大砲鏡頭50萬,劉董大方贊助。

▲金鐘獎獎盃。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花費大概一千萬,從我玩這個到現在大概一千萬,器材加上去,(那家人無條件支持,讚!)當然恨死了,知道了還得了~」

生態紀錄片導演江國賓:「第一次看到人家金鐘獎獎盃,隨便這樣擺著沒有好好保護一下。」

▲首次拍攝紀錄片就一舉奪下金鐘獎。

小公司第一支紀錄片就得金鐘,其實從兩位員工日常可以看出端倪,下樓買茶葉蛋發現老鼠反應竟然是立刻裝鏡頭。

生態紀錄片企劃李涵君:「牠沒有看過的東西牠都很好奇,來聞聞看鏡頭是什麼味道。」

▲公司第三位成員是在野外拍攝時,意外發現的外來種變色龍。

辦公室第三位成員是隻阿拉伯變色龍。「喔喔喔!」一個月前在野外拍攝發現的外來種,由於涵君是研究動物行為科班出身,覺得該撲殺但又捨不得,決定養牠卻又堅持不該餵牠吃本土蟋蟀。

▲為保護本土種因此堅決不給變色龍吃本土蟋蟀。

生態紀錄片企劃李涵君:「牠是吃蟋蟀,但是因為我們又不希望他吃本土的,所以我們要自己繁殖外國種。」

生態紀錄片導演江國賓:「因為要保護本土種,我們不該讓牠吃本土種啊!」

▲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劉國同的下一個夢想是希望拍攝藍眼淚。

一舉一動都傳達出對生態的熱情,走遍台灣的各個角落,劉國同的生態夢想很遠大。

生態紀錄片導演劉國同:「我想拍一個藍眼淚,可能搞不好弄個電影,將來把它國際化,有機會。」(整理:實習編輯蘇君薇)

採訪撰稿:郭雅慧
攝影剪輯:張逸民
音樂提供:音韶唱片

   《文創LIFE》節目播出時間

首播:三立新聞台(六)12:55

更多詳情請上《文創LIFE》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clifemag

#文創LIFE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67日 陳佩琪臉書頻發文惹「串證」爭議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