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組織突然異常腫大,當心並非為尋常的粉刺或痘痘,而是更為棘手的「粉瘤」!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翁子玉醫師接受專訪指出,粉瘤為一種「良性腫瘤」,因其特殊結構「囊袋」容易堆積角質代謝物,比起粉刺或痘痘在治療上更為複雜;逕自亂擠還可能有細菌感染的風險。
又名表皮囊腫的粉瘤,在外觀上與粉刺或痘痘有何差異?翁子玉醫師說明,一般而言,肇因於外傷、毛囊阻塞等因素,皮膚真皮層會堆積角質,使真皮層或皮下脂肪形成「囊袋」,若角質層持續堆積,粉瘤突起的體積可達10公分左右;而痘痘或粉刺並無囊袋結構,大小不如粉瘤明顯。
另外,粉刺與痘痘容易生長於面部,粉瘤則好發於皮膚面積較廣、較大之處,足以讓角質不斷往下堆積,如背部、臀部、頸部、胸部,甚至四肢、手腳掌或生殖器等部位;粉刺於痘痘則好發於面部。粉刺與痘痘的分泌物,擠出時會呈現白色顆粒狀;粉瘤則有著如起司膏狀般的分泌物。若強行硬擠,瞬間的壓力差可能會導致「火山爆發」,內容物也滲入皮膚組織中,造成感染或發炎。
翁子玉醫師表示,粉瘤的形成原因,其一可能為外力撞擊、刺穿傷害或任何挫傷導致,使表皮細胞滲透至皮膚深層,逐漸增生而形成粉瘤;其二則是皮膚組織反覆摩擦、患部悶熱導致毛囊阻塞、發炎,導致角質堆積成球狀物。鼠蹊部或腋下等容易流汗或反覆摩擦的部位,往往也是粉瘤好發之所在。
至於夏天是否為粉瘤的好發季節?翁子玉醫師澄清,台灣夏季溼熱多雨,原本容易被忽略的粉瘤,容易因流汗、反覆摩擦變得更有「存在感」,甚至引起發炎或感染的風險,因無法忍受疼痛而求診的患者自然增加。如果沒有好好治療或逕自亂擠,甚至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使傷口腫脹、化膿並持續惡化。
粉瘤如同皮膚「違章建築」 連「囊腫」一同摘除才有機會根治
「粉瘤如果長在較為私密的部位如鼠蹊部,持續發炎可能會引起劇烈疼痛,甚至還會影響走路時的姿勢!」翁子玉醫師強調,粉瘤如同皮膚組織上的「違章建築」,唯有透過外科手術將其地基(皮下角質)與結構(囊腫)「連根拔除」,才有完全根治的機會,光是塗抹藥膏對消除粉瘤而言難有幫助。
一般而言,在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前,會先針對粉瘤發炎的病灶進行局部的消炎針治療,並給予抗生素改善患部發炎的狀況。若傷口發炎情況穩定,再以患部位置、嚴重程度考量不同的手術種類。翁子玉醫師說明,常見的做法是麻醉後將囊袋切除並縫合;會在意疤痕者則可考慮微創手術,傷口較小也不易留疤。
至於粉瘤長在較為鬆軟的組織(如面部),為避免傷口外觀凹陷導致外觀不理想,醫師可能會選擇採取「層層縫合」的手術方式,使真皮層、表皮層往中間靠攏,減少外觀凹陷。若患部體積過大、縫補困難,或在意外表是否將留疤,亦可與醫師討論採取皮瓣手術,或透過除疤凝膠、生長因子介入療程。
翁子玉醫師提醒,若發現皮膚組織上已有粉瘤形成,應盡速尋求皮膚科協助並盡速切除。粉瘤體積若越小,癒合的速度就會越快,疤痕也較不明顯;反之,粉瘤的體積過大,不僅容易反覆發炎、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甚至引起皮膚結締組織纖維化或黑色素沉澱,讓患部外觀不甚理想,日後留下疤痕的機率也可能增加。
抽菸、肥胖者更容易長出粉瘤? 醫:去藥房買藥擦不會比較快好!
針對粉瘤的居家護理與照顧上,翁子玉醫師提醒民眾,當皮膚組織生長出粉瘤時,應避免以下行為,以免傷口惡化:
1. 將分泌物擠出。避免用手指將分泌物擠出,甚至透過器械將傷口切開。若無專業協助,可能導致患部嚴重發炎、引起劇烈疼痛,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2. 聽信不明偏方。例如拿經由消毒的針刺破患部等網路傳言,誤信偏方可能使患部發炎更為嚴重。
3. 逕自購買藥物。例如將粉瘤誤認為粉刺、痘痘,於是前往藥局購買相關藥物擦拭,結果發現藥物對治療粉瘤而言難以有任何作用。
4. 持續抽菸行為。香菸中的尼古丁容易使粉瘤發炎的情況反覆,傷口癒合也會受到影響。
5. 身材過於肥胖。肥胖容易使身體暴露於發炎的風險,且皮下角質堆積的空間較大,粉瘤惡化的程度也可能更為劇烈。
最後,翁子玉醫師呼籲,若皮膚出現粉瘤病灶,除了盡速就醫治療,生活上也要注意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以免患部反覆摩擦導致發炎。最重要的是,如欲避免粉瘤反覆生長、影響日常作息,最為一勞永逸的做法是透過手術將囊袋完整切除,若有特殊需求則應與皮膚科醫師充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