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立芸/台北報導
▲離岸風電高階銲工,因為技術要求相當高,待遇也水漲船高。(圖/記者林宥村攝影)
目前台灣最缺乏的人才之一,正是擁有銲接技術的專業人士。從建築工程、晶圓製造到離岸風電設備,只要不是一體成形的,都需要銲接技術,將剛硬的結構緊密接合。這一行,以證照論實力,通過證照考試的等級越高,越能領到高薪。以目前最高技術要求的離岸風電高階銲工而言,月薪可來到12萬元。
▲世紀綠能工商機械科主任程博聖,認為社會上普遍對銲接行業仍存在迷思。(圖/記者林宥村攝影)
然而,對於銲接工人的工作環境,社會上普遍還是存在刻板觀念,認為這行是集「骯髒、危險、辛苦」於一身的3K產業。世紀綠能工商機械科主任程博聖,認為這樣的看法並不正確,特別是「危險」這個刻板印象,他認為有必要加以釐清。「培訓學生過程中,只要按照我們的步驟走,相關防護措施有做好,其實比做機械的車床還來的安全。因為在銲接的過程中只會噴濺,只要防護衣穿得夠安全,護目鏡也戴得夠紮實,不要做一些超出銲接的角度,其實是比機械加工還安全的。」
▲學生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在電銲教室進行銲接實戰演練。(圖/記者林宥村攝影)
來到世紀綠能工商任教之前,程博聖是業界的專門技術人員,比一般上班族的月薪高出甚多。接下機械科主任一職後,他規劃正規班與輪調班兩種體制,提供學生不同的選擇。「正規班體制,我們的培訓方向是一年級先以氬銲為主,考到相關證照後,再以CO2銲培訓、接軌業界。至於輪調班,因為一開始就以就業方式為基準,那我們當然是以CO2銲為主軸,畢竟CO2銲有相對的專業性。」
▲世紀綠能工商規劃銲接正規班及輪調班,供機械科學生修讀。(圖/記者林宥村攝影)
外行人對於銲接這門技術,不容易看懂門道。程博聖進一步解釋,其實是有方法辨別的。「銲接大致可分為三種,一般在路邊看到通常是『手工電銲』居多。如果是比較無煙的話,就是『氬銲』。如果是大量銲接,就是『CO2銲』。」
▲學生從最基礎的銲接學起,拿到證照才能證明實力。(圖/記者林宥村攝影)
國內銲接人才缺乏的另一個關鍵,在於技職教育發展,長期以來不被重視。在台灣,如果想在校學習銲接技術,是沒辦法找到「銲接科」或「銲接系」的,因為銲接這門學問,散落在機械、汽修、鑄造等科系中,學生可能每個禮拜只有兩堂銲接課,想學到專精本事,難度非常高。目前,只有少數學校能找到企業投資,提供學生與業界接軌的設備與師資。或許正本清源之道,仍須參照國外經驗,設立專門的銲接科系,將相關知識系統化傳承,才有望研發精進技術、培育更多本土高階銲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