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生意人每天「吞雲吐霧」有糖尿病還繼續應酬 「胰臟癌」真的來了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磁振造影(MRI)對臟器、軟組織的成像對比敏感度佳,還能用多個角度觀察胰臟的狀態。(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磁振造影(MRI)對臟器、軟組織的成像對比敏感度佳,還能用多個角度觀察胰臟的狀態。(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癌中之王」胰臟癌首度進入前10名。胰臟癌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且多半預後不佳,在臨床上有「九死一生」的說法。北部一名中年男性本身是癮君子,且身患糖尿病多年,有時候未按時服藥,所幸在一次腹部影像檢查中被醫師看到可疑病灶,後續確認為胰臟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表示,58歲游先生有抽菸習慣,據稱前幾年他在一次員工健檢中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當時醫師建議控制飲食,積極減肥。不過游先生表示,出於工作緣故,他必須時常和客戶應酬,曾想過認真減肥,經常一忙就疏忽了,有時候也沒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

日前游太太幫先生安排較完整的高階影像健康檢查,經過初步抽血檢驗,血脂、血糖皆超標,腹部超音波檢查也發現游先生有中重度脂肪肝,其中最驚人的是腹部零輻射磁振造影發現胰臟體部有一處約1.4公分異常顯影病灶,醫師當下高度懷疑是胰臟腫瘤,後續經專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為早期胰臟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說明,雖然造成胰臟癌的原因仍不明確,依據胰臟癌發生個案可約略歸納出高危險族群:60歲以上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者、糖尿病患、吸菸癮君子、有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家族史者。 

其中糖尿病患尤須留意胰臟癌風險,根據2020年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新發糖尿病、糖尿病史或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風險上升相關。

有關胰臟癌的檢查方式,錢政平表示,一般民眾可能會將抽血CA19-9視為胰臟癌發生指標,但其實CA19-9指數並不能當作單一依據,與腺體相關的肺癌、大腸癌、胃癌、攝護腺癌及乳癌也可能引起CA19-9上升。檢查胰臟癌最好的方式還是要透過影像檢查,磁振造影(MRI)的優點包括不具輻射線,對臟器及軟組織的成像對比敏感度極佳,還能用多個角度切面完整觀察胰臟的狀態。

胰臟癌目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若民眾察覺以下異常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檢查:40歲以上無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邀請考試院正副院長、委員進行詢答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