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蕭宥宸報導
▲方冠傑建議民眾做完大腸鏡檢查要詢問醫師3個問題,否則可能漏掉早期發現問題的機會。(示意圖/資料照)
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方冠傑提醒,民眾做完大腸鏡檢查,務必要記得詢問醫師3個問題,否則容易忽視往往是無意間發現的「安靜腫瘤」,從而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方冠傑透過粉專表示,民眾做完大腸鏡檢查記得詢問醫師,「我的清腸有乾淨嗎?」如果醫師回答這次腸子沒有清乾淨,那麼自己心裡就要有個譜,檢查不完全。清腸不佳不但會讓檢查時間拖得更久,腸內氣體灌得更多;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到病灶的偵測率和盲腸到達率。
接著要問「檢查有做到底嗎?」大腸鏡做到盲腸(大腸檢查的終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國內外內視鏡檢查的重要品質指標之一。大腸鏡沒有做到盲腸,等於檢查沒做完!好比考卷只寫了一半,就算都答對,充其量也只拿50分,還是不及格!
最後記得問「檢查有發現息肉嗎?息肉的數目、大小、型態怎麼樣?」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大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一般都會當場處理。除非有近期可能要出國、息肉太大、或是忘記停止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劑藥物等少數情況,或者是切除息肉可能有風險等疑慮,醫師才會在向受檢者說明清楚後,改天另行處理。
方冠傑說明,目前常規大腸內視鏡檢查方式主要分為「全」大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雖然兩者都是由肛門進入腸內,但檢查範圍不同。早期因乙狀結腸鏡檢查事前準備只需灌腸,但全大腸鏡需要嚴格執行飲食控制並服用清腸劑徹底清腸,加上以前許多人誤以為全大腸鏡風險比乙狀結腸鏡來得高,因此過去常以乙狀結腸鏡做為第一線篩檢。但大腸癌其實好發於直腸、乙狀結腸和升結腸等位置,如果接受乙狀結腸鏡,等於檢查只做一半,效果當然不好!想要了解完整大腸的健康狀態,唯有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
方冠傑指出,雖然大約有6成的病灶會在左側大腸發現,但是大腸鏡檢查如果沒做到底,就可能漏掉早期發現問題的機會,相當的可惜。而人體右側大腸的管徑相較於左側大腸比較寬大不容易被塞住,往往腫瘤較不容易被發現,因此有「安靜腫瘤」的稱號。
方冠傑表示,右側大腸癌會被診斷出來往往是無意間發現的,若患者出現貧血,代表腫瘤已經大到一定程度,人體造血的速度已經比不上漏血的速度,等到頭暈、走路會喘才被發現。而左側大腸癌,如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癌等,因這時糞便大多成型水分較少,這時大便比較容易和病灶有摩擦,且靠近肛門口容易觀察到流血,比較容易察覺像是大便變細、排便出血、腸阻塞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