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換日線/台灣這池子已經滿了!年輕人請出去冒險、賭他一把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劉庭安/換日線Crossing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出生就在羅馬了。」

從我開始寫專欄的這半年來,有許多朋友和陌生的讀者寫訊息給我,說他們在台灣看不到向上發展的機會,看我在上海討生活,問我來上海發展好不好。

我的建議清一色都是:「越快來越好,一天都不要猶豫。機會之窗已經在收窄了,晚一天就是晚一世紀。」

有趣的是,問我這句話的朋友,通常沒這麼容易被我說服。他們總會再加上一句「但是」,然後開始各種猶豫。

我當然明白他們在猶豫什麼。

俗話說的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畢竟家人朋友在台灣,物價便宜、空氣清新、食物好吃、有人情味。台灣的言論自由更是無價的瑰寶:不只可以自由使用 Google、Facebook、Youtube,光是我們可以站在總統府面前,狂罵馬英九或蔡英文,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就是台灣人三十年來了不起的成就。我每次回台灣的時候,心裡也總是一千個一萬個捨不得再走。

在上海的台灣年輕人聚在一起說到回家時,臉上總是一臉感傷。一碗魯肉飯、一碗牛肉麵、一盤蚵仔煎,都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恨台灣」才離開的,沒有一個人不想家的。

然而,我們也都知道自己現在是回不去了。因為只有到真正的大城市,年輕人才配有夢想,我們的知識和努力,才有真正能夠發光的機會。

繼續留在台灣,就算是珍珠也多半只能被埋沒在沙子裡;無論年輕人有多麼傑出,也很難逃過庸碌無為的宿命。這不是說台灣的老年人心眼壞,只會欺負年輕人。這跟社會或個人的道德標準無關,單純就是因為一個很簡單的事實:

台灣這個池子滿了。

池子滿了,意味著能養的起的大魚就這麼幾條。池子越小,能養出的大魚越少。作為一條小魚,你能夠變大的唯一機會,就是去找另一個大一點、空一點、活絡一點的池子。

下筆至此,為了避免一頂「親中賣台」的帽子就往我頭上扣下來,在此強調一下,我所指的大池子,不單只北京、上海、深圳這些中國一線城市。新加坡、首爾、東京、曼谷、雅加達、倫敦、紐約、舊金山、柏林......等等。反正你選吧,任何一個還在向上發展,還在吸引年輕專業人才進入的大城市,都是你可以試試手氣的地方。

但我摸著良心說一句,上述的許多城市所在的市場,不是發展已經到了成熟停滯期,就是還在爆發的前夕。「後發工業國家現代化」這艘翻轉命運的快艇,一個國家就只有這麼一次而已。在未來 5 年,中國還有幾億的人口會成為都市中產階級,這是最後上船的機會。你要是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信不信由你,要去哪裡也是你的自由。我只聊聊我所看到的。

▲情境示意圖/攝影者Cory Denton, Flickr CC License

湧入北上廣深的打工仔洪流

講台灣人在上海之前,我想先把視角放得大一點。其實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國一線城市打工的,又何止是台灣人而已?作為一個發展不到 40 年,人口 14 億的巨型國家,中國內部的貧富差距是驚人地巨大。

當我們在羨慕中國財富的爆發性成長時,也別忘了真正能算得上有錢的,最多最多不過就等於那一線城市中聚集的 1 億人。剩下的 13 億人,生活在經濟落後的二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很多中國年輕人其實是爭著搶著,也想要擠進一線城市的。

台灣人可能很難想像,中國大陸是有嚴格的戶籍制度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的戶籍不在北京或上海,你就算住在那裡,想買房子、小孩上學、看醫生都是有困難的。這種嚴格的戶籍制度,其實就是以懲罰性的法規,避免落後地區的人口大量湧入一線城市,進一步拉升區域的貧富差距。

需要靠法令才能勉強遏制人口湧入大城市,大城市對於小地方年輕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大家不要覺得只有台灣人在外流浪才會想家。其實,戀家懷鄉是人的天性,誰會不想家呢?

從山東、湖南、陝西、河北來到上海拚搏的年輕人,他們回家比我們回台灣還不容易。我有個朋友每次回家都得飛機轉火車、火車再轉大巴,輾轉十個多小時,每年就只能回一次家。

你說他們難道不想家,不懷念故鄉的食物、不懷念童年的朋友、不想陪自己的爸爸媽媽嗎?他們同樣也想回去,也時不時抱怨大城市的人情冷漠、物價高昂、空氣污染。

近幾年,中國大陸有個熱詞叫作「逃離北上廣」。意思是需多從外地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打拚數年的年輕人,受不了大城市高昂的物價房價和生存壓力,嚷嚷著要回家。

然而,「逃離北上廣」終究也只是牢騷,每年一線城市還是湧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大家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很老實,撐著賴著也要待在一線城市奮鬥。

為什麼呢?因為大城市裡有夢想。

小地方,要拼爹

我有個從東北來的朋友跟我解析得很好:他來自於三線的小城市。當中國市場改革開放的時候,他的家鄉經歷過一段成長的時期,有些人因此致富了。然而,東北的經濟衰退,他覺得在家鄉待不下去了。

「在我老家,經濟在萎縮,有錢的會繼續有錢,窮的會繼續窮下去,我看不到有什麼流動的機會。我爸可以幫我安排到地方的公家企業裡,但那也是一條死路,三十年後我也不過變成我爸那樣一個小幹部。」

說完,他嘆了口氣:「你從台灣來,又住在上海這種文明的城市。你大概很難想像在小地方裡,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這些世家子弟比你笨、比你懶,卻能比你過上好一百倍的日子。當然,他們的老爸也是努力過來的,我也只能怪自己沒投好胎。但就算我要白手起家,也只能到外找機會。」

我感覺他對台灣有些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當下也沒好意思戳破。其實台灣的裙帶資本主義程度高得嚇人,沒有比他家的小縣城好多少。有個好老爸,搞個潛規則,比聰明才智勤奮努力都重要多了。

在台灣,因為池子已經滿了,每一條魚都劍拔弩張,捍衛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常常只能面對一群鄙視年輕人的中年人──他們視野狹小,懷疑新事物和新科技;他們不知道也不屑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新的事情、新的變化;當他們聽到你的夢想的時候,只會拿他們過時的經驗來嘲笑你。

老是跟著這些人攪和,要不你充滿憤怒和挫折,要不你墮落到跟他們一樣。

出去冒險吧!

講句大實話,要是我老爸當年爭氣點,在台灣經濟飆升的年代擠進上層階級,我也想留在台灣爽爽的當土皇帝富二代。但人畢竟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我一沒背景二沒錢,只能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而我相信大多數的讀者都跟我一樣。

別誤會,勞動者絕對值得尊敬,自己養活自己更沒有什麼好羞恥的。但我們還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讓下一代過更好的日子。如果一直窩在小地方,像我們這樣的寒門子弟,不過就是複製上一代的悲劇,然後再把悲劇複製給下一代,任權貴魚肉。在大城市裡,專業分工還是有市場的,規矩至少還是在檯面上的。年輕人努力幹活,還有可能出人頭地。

雖然靠自己的實力翻身很難、非常難。但在大城市裡至少還有一線生機。誰喜歡流浪?誰不想家?但不出去外面闖,就只能繼續當窮二代。誰甘心自己一輩子就是這樣子呢?

我的祖先在五百多年前,從廣東來到台灣墾荒。當年,越過台灣海峽可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情,要不是在家鄉過不下去了,也不會賭命拚上一拚。

我們台灣人是海盜、拓荒者、難民的後代。冒險家的勇氣一直都在我們的血液裡。為了給自己一個希望,為了給下一代更好的起點,我們就認了,賭他媽的一把!

不要擔心。我們還有希望。

 

作者小語

打個廣告,10/1 星期天下午在台北,我的核心讀者社群會舉辦一場茶會,希望能跟大家好好聊聊天。如果你有興趣參加,請先加入社群,就能看到活動詳情了。

此外,也歡迎你訂閱我的臉書專欄,留言和私信我都會盡量回的。

老樣子,我們下週三見啦!

 

   關聯閱讀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學會這六點,加快適應對岸工作撞牆期

台灣最敢花錢的世代是4年級,中國最敢花錢的世代卻是80後──我們該羨慕他們嗎?

美國科技巨擘橫掃全球,為何在中國卻「屢戰屢敗」?──監管問題外,更要命的是「矽谷自大症」

   作者:劉庭安/我所見的世界

劉庭安,1988 年生,實作型的理想主義者。前麥肯錫分析師和 IDEO 大中華區商務主管。現於綠色能源的新創公司打工,希望能用商業和技術改善地球環境。 2017 年獲選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傑出青年。興趣是誤人子弟,在台灣大學、上海東華大學等多個學校當流浪教師。 

 

執行編輯:YUKI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第一次工作就上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選罷法》立院可能表決!民團院外集結籲別硬闖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