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飯菜這樣擺~恐增罹患疾病風險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吃飯採「乾溼分離」,才不會將過多熱量吃下肚。董氏基金會表示,現代人常常吃「飯菜混合」(主食與主菜混在一起吃)型態的餐點,如滷肉飯、炒飯、義大利麵等,這樣容易攝取過多油糖鹽與熱量,對於孩子來說,長期下來會影響口味的培養,也會養成「吃太快」的習慣易導致肥胖,還可能減少咀嚼的機會,影響學習力與記憶力。

董氏基金會呼籲,「飯菜分離」才不會將過多熱量吃下肚。(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呼籲,「飯菜分離」才不會將過多熱量吃下肚。(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表示,早年台灣一般多為吃飯配菜的分離式吃法,以一碗米飯搭配不同的菜餚作為一餐,隨著時間過去,現代人漸漸轉變為習慣也常吃「飯菜混合」(主食與主菜混在一起)型態的餐點,例如炒飯、炒麵、羹麵、義大利麵、焗飯、燴飯等;此類餐點的共通點,是會將醬料湯汁連同主食一起吃下,容易造成攝取過多的油糖鹽與熱量。

董氏基金會於今(2018)年9月開學前做了一份小型網路問卷,根據填答的152位小學家長表示,學校午餐時間大約有超過七成的家長,幫孩子準備的餐具是碗公或便當盒,其中有四成會多備一個碗用來給孩子裝湯;幫孩子準備餐盤或有分隔的便當盒的家長僅約整體的2成。

使用碗公、未分隔的便當盒盛裝餐點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不論供應的菜色多寡,學生都會把所有不同的菜色跟主食(飯)裝在一起,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說,當所有菜飯都混和在一起,不論原本午餐多好看、多好吃,孩子也已吃不出原本菜色的色、香、味,甚至也失去了認識食材的機會。

此外,因飯菜裝在大碗混在一起用湯匙吃,可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快進餐的速度,但家長也要留意吃太快引起的問題。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趙舜卿指出,引述2016年日本研究發現,吃飯速度快的孩子與習慣慢慢用餐的孩子相比,過重與肥胖的比例較高、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風險明顯增加。且吃飯速度太快,會讓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收飽足訊息,讓孩子在感覺到吃飽前就已經吃過量,易導致肥胖;部分孩子也容易有消化不良、胃脹氣等情形。

董氏基金會呼籲,「飯菜分離」才不會將過多熱量吃下肚。(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呼籲,「飯菜分離」才不會將過多熱量吃下肚。(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飯菜混合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若有一道菜色的湯汁較多,易浸濕其他的菜餚,當食物變得濕軟,會減少孩子咀嚼的機會。趙舜卿說明,咀嚼可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消化,預防腸胃疾病發生外,還具有刺激腦部細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和記憶力。另外,咀嚼也有按摩牙齦和清潔牙齒效果,有益牙周健康。

董氏基金會呼籲,「飯菜分離」才不會將過多熱量吃下肚。(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醫師趙舜卿說,透過吃飯咀嚼過程可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消化,預防腸胃疾病發生外,還具有刺激腦部細胞、有助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和記憶力。(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呼籲民眾「飯菜分離」,以避免無形之中掉入吃下過多油糖鹽與熱量的陷阱,也更好對照今年國健署公告台灣版「我的餐盤」建議比例。飯菜分開盛裝,也能利用「每餐飯菜肉體積比221」「飯和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少一半」口訣,達到了解各類食物及均衡比例的概念。另外,也最好少選擇飯菜混合類的餐點,如滷肉飯、炒飯、炒麵、羹麵、義大利麵、焗飯、燴飯、湯麵等。

另外也提醒家長,若現階段無法改變孩子用大碗盛裝餐點的行為,也要建立好的觀念,利用現有的大碗,引導孩子擺盤的能力「飯一邊、菜一邊」,並記得盛裝菜餚時使用漏勺將多餘的湯汁瀝乾,以避免湯汁拌飯。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是嗎?館長:廠商心甘情願給柯文哲錢不犯法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