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宇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的講話的內容引發輿論關注,最為關鍵的自然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九二共識新解」以及「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說法,這些論述在自己先前的評論著墨不少,現在各界關注的是習近平為什麼這麼說,他在急什麼?
▲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第一種解讀趨向於謝淑麗在《脆弱的強權》一書中的觀點,亦即威權政體在面臨國內劇烈政經衝突時往往採取冒進的外交政策,以輸出危機的方式轉移國內的矛盾,這也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戰爭邊緣策略」(Brinkmanship)。1982年加爾鐵里軍政府出兵福克蘭群島,以及北韓金氏父子發動核武攻勢都是此類政策的具體解釋。在美中權力交鋒過程中,北京已經面臨沈重的內部壓力,經濟衰退與社會矛盾對習近平權力正當性帶來挑戰,更重要的是在2021年的「第一個一百」來臨之前,北京必須有所作為,成之在己的自然就是十九大以來的對台政策,這也是習近平先前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講話時提及「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與主動權」的用意。直白說,就客觀物質條件來說,北京所有擁有資源優勢與工具清單顯然多過台灣。
第二種解讀是北京誤判了九合一大選的性質與民意走向。民進黨在九合一大選的大敗的原因,顯然是「執政成績不佳,社會觀感不好,保守勢力匯集,民眾意圖教訓民進黨」所致,在這個氛圍中韓國瑜剛好成為這股社會力量的矛頭,穿透了民進黨的執政板塊。這裡面的兩岸因素其實只能被轉化為「人進貨出,發大財」的潛台詞,而非真實的國家認同或者上升到「九二共識」或「一國兩制」的政治階段;或者說,藍營與中間選民固然想要給民進黨難堪,但也不意味就要放棄「一中各表」與維持現狀的立場,習近平逕行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並且將九二共識的內容定義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統一」,這種「單方表述」,不僅讓國民黨高層裡外不是人,也讓過去堅持中華民國派立馬成為「華獨」支持者,情何以堪?
▲北京可能誤判九合一大選的民意走向。(資料照)
為什麼會解讀錯誤,中國不是有許多涉台智庫與專家學者,難道他們對台灣的認識已經到了閉門造車或是陷入盲人摸象的狀態?這其實十九大以來中國內部肅殺保守的政治氛圍有關,在標榜強人政治與政治掛帥的環境下,多元化與差異化其實才是體制最大的挑戰,這些體制內台灣通撰寫情勢報告時,豈能有其自主性跳脫「寧左勿右」的政治正確邏輯?這就是最典型的「自我預言實現」的後果,決策者被自己設定的政治前提所誤導,看到的只是心中想要看到的報告,而非客觀的事實。
當然,韓國瑜選舉前後的聲量也是北京訊息誤導的來源,許多人不願正視本次選舉過程下的中國介入因素,韓國瑜自認擁有龐大網路聲量(當然也有不少北漂厭世選民),北京認為這就是台灣民心與集體意志的展現,兩者交互加乘且互相干擾自然造就了「台灣統派民意大獲全勝」的假象。
選前韓國瑜透過「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的話術夾帶,「要用『熱情和承認九二共識的框架』,讓高雄變成對大陸很友善的城市,讓中國大陸覺得高雄沒有任何威脅感或不舒服感,全力為高雄拚經濟」的真實意圖,選後透過「必須為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努力、必須交流溝通、必須互相尊重」挑戰蔡英文的「四個必須」的立場,這些政治斧鑿台灣民眾與多數媒體都看在眼裡,藍營媒體與網路已經開始質疑韓國瑜的政治態度,恐怕也是北京始料未及的。在我之前的評論中曾經預測,韓國瑜現象在選戰期間就像是追酒或千杯不醉的催化劑,然後在選後宿醉空虛感浮現時,大家猶需面臨真實理性人生。
《作者簡介》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