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崑玉
【孫子兵法】是教人怎麼打仗?怎麼打贏的著作
讀書,要讀通再來講;尤其具有教授、首長之光環者,更需謹慎,沒把書讀通就拿隻字片語來亂用者,小則誤人子弟,大則禍國殃民。
近日不少想選總統的、不分區前列的名人高士,紛紛引用【孫子兵法】謀攻篇的「上兵伐謀」,作為倡議台灣放棄與對岸武力對抗,反對台灣軍購戰車的依據,實在讓筆者啼笑皆非,不得不得罪些人,以正視聽。
▲筆者認為,有不分區前列的名人高士引用【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作為反對台灣軍購戰車的依據,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圖/資料照)
首先,【孫子兵法】十三篇,作者為孫武,大約是春秋末期,西元前515年左右,出現於吳王闔閭時代,此事記載於漢朝司馬遷寫的【史記】。這本書日後可能經人增補,文筆流暢,深入淺出,將行軍打仗一事,從行軍佈陣、戰術戰法,一路拉升到國家戰略與哲理思維層次,教人怎麼思考戰爭的計劃與進行,千年流傳而不墜。直到現代,美軍的準則還特別放入孫子兵法語錄,讓美軍官兵能跳脫戰術教條,靈活思考。這是美軍在越戰失敗後痛定思痛的結果,1980年代開始的軍事改革,便把孫子兵法與毛澤東軍事語錄,與李德哈特等西方戰略家語錄並列。
換句話說,【孫子兵法】打從一開始,就是教人怎麼打仗?怎麼打贏的軍事書籍,不是教人避戰怯戰、拒絕思考和理解戰爭的【龜孫子兵法】。
整本【孫子兵法】的核心觀念就是「全軍破敵」---能讓自己用最小的損失,擊敗敵人,獲得最大利益。所以謀攻篇一開頭就說:「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很清楚,軍隊的任務與目標,不是讓將士「為國犧牲」,而是「讓敵軍為他的國家犧牲」。最佳的狀況,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槍不開,敵軍就投降(屈)了。重點還是在於:「讓敵軍屈服。」
在這段之後,孫子才接著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謀」是企圖、策劃、巧計、詭道的總稱,是決策階層心理想的東西。也就是「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的「心」,包括他的意志、想法、決心。謀略戰的主體,在於引導對方將帥的想法,使其不敢打、不想打,或判斷錯誤,打錯方向,守錯地方,掉入我方陷阱,讓我軍得以用最少代價,取得最大勝利。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動用一切手段,以最少代價贏得戰爭。
接下來的「交」,不只是現代意義的「外交」,還包括了諸侯兵力的動員,各國結盟的態勢,促使他國旁觀中立,甚至在敵軍發兵時如何借他國之力「背刺」敵軍。二戰之初,德蘇密謀瓜分波蘭,便是「伐交」與背刺的經典案例。再下來的「兵」,則是會戰型態的總稱,最好速戰速決,一個上午解決敵軍有生力量,讓敵軍喪失抵抗意志。
最後,孫子反對攻城的主因,是攻城耗費的時間、人力、物力太多,不划算,實在不得已才去攻城。「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整篇所謂「謀攻」,講的主題是主動開戰或打擊敵人的作法,教大家不要隨便開戰,要「謀定而後動」。
▲面臨中共對台威脅劇增,採購新式戰機確有必要。(圖/資料照)
所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整句話,不是教人減少軍備,放棄抵抗,而是教人動用一切手段,以最少代價贏得戰爭。「謀攻篇」的經典文句,適用於攻方思維者多於守方,因為「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即使是守方防衛作戰,也需有攻擊思維,才能善用有限力量取得勝利。
換言之,「謀攻篇」內的許多概念,更適用於對岸攻台思維。對岸對台文攻武嚇,以商圍政,就是一種「上兵伐謀」。而台灣愛引用「上兵伐謀」這四個字談兩岸的政治人物,常常不小心反將自己變成了對岸「伐謀」的工具,用以削弱台灣本身的抵抗意志。台灣的「上兵伐謀」,應該是讓對岸怎麼算都覺得攻打台灣得不償失、血本無歸、弊大於利,甚至動搖國本。台灣的「伐交」也不該僅在尋求美、日的支援,可能更需要俄羅斯、印度的「背刺」。台灣的「伐兵」,則需要有效軍力抵擋各種型式的軍事攻擊,以最少代價「殲滅」敵軍,而不只是「抵擋」。甚至保有若干攻擊力量,以形成恐怖平衡,「嚇阻」敵軍的武力犯台企圖。
台灣不分藍綠的政治人物,若真如近日眾口一致的宣示:「拒絕一國兩制,保衛民主自由。」便更該認清民主自由與威權獨裁沒有妥協空間,不欲戰但也不怕戰。現在台灣軍力若不能戰,那就快點努力提升戰力到可以一戰,而不是以此為藉口放棄抵抗。和顏悅色與大公司作生意,跟舉雙手投降,掏空轉賣,讓大公司低價收購自家企業是兩碼事,前者還可耕著一畝三分地,後者則是任人宰割,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台灣可以強調「軟實力」,但背後必須有根「硬骨頭」,我們就該是個大鯨魚吞不下去的有毒小蝦米。政治人物不能只當個穿西裝的水蛭,看到白白的大腿就忍不住貼上去猛吸,吸到自己都成了小粉紅。當別人擺明了侵門踏戶,政治家們便該起而對抗,而非軟癱下跪,「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
「人生在世,若身體尚未屈服,靈魂就率先屈服,就是可恥。」---羅馬皇帝,馬可斯·奧理略,《沉思錄》。再講一次,「沒有打的本事,就沒有談的籌碼。」和平是從槍砲與鮮血中長出來的,不是靠口水能活下去的。
《作者簡介》吳崑玉,淡江國際及戰略所碩士,曾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發言人,哈佛企管突破雜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