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藝/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明天就要考試了,但是考試的知識點自己還不清楚,心裡好著急。但尷尬的是,我們一邊在著急,一邊卻不想看書學習,倒是蠻想徹底放棄掙扎,出去好好玩一下。職場上也常有這類情況發生,快到年終考評了,績效還沒有完成,心裡很是焦慮,但是剩給自己來「扭轉乾坤」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轉念一想還不如徹底歇菜,就這樣吧。
為什麼我們越是焦慮越是沒辦法給自己打雞血呢?按理說焦慮應該是我們奮鬥的助推器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可能是要做的事情太多做不完,或者太難做不了,這給我們帶來了過多壓力。心理學上的「倒U形假說」(也被稱為「貝克爾境界」)能為我們提供理論支撐。這個假說提出:每項任務都有一個最佳的喚醒水平,未達到或超過這個最佳點,活動效率(成績)即會下降,成績與喚醒水平之間呈倒u型曲線關係。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的焦慮水平適中時才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努力。臨近考試卻還有很多知識點要學習,這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壓力所帶來的強烈心理不適感會讓我們迴避這件事。
▲(圖/翻攝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其次,過往的失敗經驗讓我們形成心理反射,當出現和之前相同的情況時自己會不自覺選擇逃避,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去年年底你很努力的四處見客戶,想儘力沖一衝業績,但最終事與願違,依舊「顆粒無收」。在去年的經驗下,你形成了「努力沒用,還是會以失敗而告終」的心理暗示,當相同情況出現時,你的心理負擔會比去年更重,進而選擇了迴避。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調整自己呢?以下兩點供大家參考。
正確設立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合理規劃自己還需要完成的事情。我們沒辦法將考試的全部知識點都學習和鞏固,那我們就將最核心的幾個知識點提煉出來重點攻破。我們沒辦法通過短時間的衝刺完成全部業績,那我們就重新復盤自己的工作,看還有哪些客戶或者工作事項是能通過短時間的努力有起效的,把能掌控的掌控住。俗話說「能有一點,總好過一點都沒有」,在我們為了這「一點」而努力的時候,一方面心理壓力能得到有效化解,另一方面還能進一步刺激我們再多些努力去爭取「更多一點」。
正確歸因,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去年年底為何衝刺業績失敗?是因為大環境所致,還是因為自己方法不得當?如果分析出的失敗原因是自己在短期內可以去改進的,那就立刻著手改變。如果問題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被解決,那我們就下一年提前規劃,將問題的解決方案前置。
最後的建議,在我們面對即將來臨的巨大挑戰時,不要慌亂。越是困難的事情,越需要我們保持理性,正確樹立目標以及正確歸因才能讓我們自己有效緩解心理焦慮,並且切實推動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