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娜小編
2014年對台灣而言,代表非常重要的轉折以及人民的改變,318學運、白色力量、黑色島國青年、白衫軍運動,各種公民團體的崛起,象徵台灣人民主意識的蓬勃發展,但也正因為「時事造英雄」,人民期待的直接民主,在不停的造神計畫中,還是回到了我們熟悉的間接民主,那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到底求的是什麼?
▲圖/資料照
去年318學運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大領袖,在當時不停的被「神話」。兩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林飛帆、陳為廷,領導整個社會焦點、統籌學運中的大小事,他們的過去不停的被揭露,身家背景資料也一一曝光,但是在這之後,記得當初那場戰爭的人有多少?還是只記得那些人?
陳為廷,長期投入社會運動的清大研究生,在佔領立法院期間成為鎂光燈焦點,即使在學運過後都還是成為大家關心的對象,但去年宣布加入苗栗立委補選時,卻被網友挖出來他的「奶襲」往事,但是他與學運畫上等號的地位,沒有因為他的低調而落幕,反而帶起大家質疑學運的正當性。(研究所先畢業再說好嗎?)
▲獨立媒體沃草與公民1985行動聯盟兩團體發起人柳林瑋。圖/資料照
柳林瑋,一個在羅東聖母醫院工作的醫師,因為理想抱負成為社會運動的主角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對他當年在凱道上的英姿不陌生,也曾經一度以為這樣的素人真的可以改變社會,殊不知最後卻因為「金錢」讓他重重跌了一跤。(還是回去乖乖當醫師吧!)
我們不能否定他們對社會運動的貢獻,甚至應該要記得,就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人,台灣人民才有進步的空間;也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就忘卻他們對台灣社會的奉獻,但也正是如此,即使他們真的沒有犯法,「社會觀感」卻抹煞了他們曾經有過的努力,即使是兩碼子事,但光芒越大、譴責的聲音就有多大。
▲圖/資料照
從長久的現象來看,其實台灣的公民運動缺少的是整合、溝通的領導者,不是一呼百應的鎂光燈焦點更不是神,戕害民主的人不只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政治菁英,還有這些民意領袖。人民的訴求不會受到攻擊,但是「人」會,這些人表面上為了全民在奮鬥,他們的努力被媒體、群眾看見,但相對的這樣的「權力」也漸漸扭曲,讓這些已經在上位的素人,利用身上的鎂光燈奪取某些利益(就是走鐘的概念)。
▲圖/資料照
最後的最後,我們嚴肅的問問自己公民運動帶來的是意識的匯集,為何帶給社會的不是理性的討論?更深一層省思,為何每次都成為特定族群或攻擊的標的?正因爲這些人的私益爲眾人的努力蓋上一塊難以掀起的布,使「民主」變成惡鬥,使「民意」掉進無底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