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75歲的顏媽媽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到公園運動。一天,她在運動時,感到頭痛厲害,孝順的兒子趕緊送她去附近診所,但顏媽媽服用診所醫師所開的止痛劑後卻未紓緩,到晚上不但頭愈來愈痛且脖子僵硬,緊急轉送到阮綜合醫院,經進行血管攝影之後發現是腦血管動脈瘤作祟,直接開刀治療。顏媽媽在動完手術後,至今已將近一年,不但預後不錯,還繼續在宗教團體擔任志工,到處去做功德。
▲頭痛示意圖(圖/翻攝自pixabay)
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志任醫師指出,腦血管動脈瘤指的是腦部的血管形成袋狀或梭狀凸起物,形成原因至今不明。醫學上認為有些人是先天異常所導致,但不論先天或後天,都是平常沒有任何症狀,腦血管瘤破裂時,有部分病人會突然失去意識、停止呼吸,這時往往已搶救不及。
部分病人經搶救撐到醫院後,由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後會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一旦經血管攝影證實是腦內血管動脈瘤肇禍,須立即進行開腦併動脈瘤夾住手術或栓塞手術,以防止腦內繼續出血而危及性命。
張志任醫師說明,腦內血管動脈瘤在處理上相當棘手,死亡率也非常高。一般病患多在50、60歲,正逢人生高峰期時發病,發病後只有五成左右病患能撐到醫院,到院後患者的死亡率又超過一半。
由於病患常併發急性血腦症和水腦症,需要額外的腦脊髓液外引流,如果搶救得當,預後就不會有問題,但蜘蛛膜下腔出血可能導致腦內部分功能區被壓迫甚至是破壞,手術治療的效用在於止血,遭壓迫部位只能用藥物或復健的方法讓功能慢慢來恢復,若出血部位偏重左側大腦,可能影響口語或是記憶能力,若出血在右側大腦則會造成左側肢體無力。
張志任醫師進一步表示,即使是術後恢復良好,但在蜘蛛膜下腔出血後第四天到十四天之間,仍可能出現血管不正常收縮。血管正常收縮可讓出血處停止繼續出血,但若收縮過分,也就是血管痙攣造成堵塞,卻會造成動脈支配的腦組織壞死,目前只能用藥物控制,但效果並不十分顯著。
病發後必須「過五關」!因為腦血管動脈瘤的死亡率相當高,因此醫學界有病患需要過五關之說,第一關是病患出血後,有一半左右到院前已過世,第二關是送到醫院後,病人一旦逐漸清醒,卻可能因疼痛造成血壓飆高,動脈瘤再度破裂,增加死亡的風險,第三關是血管痙攣一旦發生,藥物治療後有相當高比例無效,第四關是病人若有血腦或水腦,後續需做腦室腹腔造廔術。
即使都過關,到第五關亦可能在住院期間或是情緒不穩定時誘發癲癇,病人容易再度摔倒或受傷、甚而死亡,唯有過了五關,才能活命,顯見腦血管動脈瘤確實是無聲無息的殺手級疾病,預防上不易、治療也不易彰顯成效,唯有盡量保持情緒平穩,避免不正常作息,以減少發作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