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維生素D「走歹路」 1族群長期補充死亡率反增2.17倍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國衛院研究發現,失智患者長期補充維生素D反而增加死亡風險(圖/國衛院提供)

▲國衛院研究發現,失智患者長期補充維生素D反而增加死亡風險(圖/國衛院提供)

過去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D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有助於增加神經傳導路徑。維生素D的缺乏,也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發生風險明顯相關;而國衛院最新的動物實驗卻發現,維生素D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卻可能「走歹路」,會被阿茲海默症患者當中的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搶走,反而促成神經細胞凋亡。比對健保資料庫發現,失智症患者每週使用維生素D超過三天,年用146天,死亡率反而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為7.78%, 相當於每100人就有8位失智者。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表示,失智症在國際上已被認為是致死的疾病。

維生素D已被發現超過100年,被認為有利於神經生長,許多失智症患者缺乏維生素D,有「缺乏」就會想要「補充」維生素D。但國衛院研究透過鼠動物實驗及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卻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長期使用維生素D,反而會增加死亡風險。

莊志立表示,國衛院在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的維生素明顯比野生小鼠低下,但研究團隊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他命D的受體蛋白,卻有不減反增的情況,且發生的位置也和成失智症神經病變的澱粉老年斑重疊,代表維生素D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已經在阿茲海默症病程改變了,也就是說,阿茲海默症才是患者血液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

國衛院團隊進一步透過細胞實驗發現,正常情況下維生素D的受體蛋白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但有阿茲海默症患者中,維生素D的受體蛋白,卻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細胞試驗發現p53與維生素D結合,會干擾類澱粉蛋白的清除機制,進而造成大腦神經細胞持續凋亡。

維生素D走上「歹路」反而促進神經細胞的凋亡。莊志立表示,也就是說,阿茲海默症患者若持續補充維生素D,反而會加速大腦神經退化。

研究也比對國人2000~2010年的健保資料庫發現,失智患者每週使用超過三天,每次1~2顆維生素D,每日使用0.25國際單位,年用146天,死亡率反而是未服用者的2.17倍。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誠表示,從尚未發生失智的骨鬆患者和洗腎患者也發現,年用146天,發生失智率是未服用者的1.8倍。莊志立解釋,沒有失智者也有類似現象,主要是因為研究發現,高齡長者身體的維生素傳導機制,也有逐漸朝p53靠攏的傾向。

莊志立表示,初步研究也發現找到這項機轉,若能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使用p53抑制藥物,則能幫助患者身體的維生素D吸收機轉恢復正常。但由於p53本身是腫瘤抑制蛋白,使用抑制藥物可能會增加罹癌風險,還須尋找其他的可能藥物。

許志誠表示,這項研究並非指維生素D就是不好的東西,對於小孩或年輕人,依然有對神經良好的保護作用,幫助發育和骨質;但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若要「補充」就得特別注意用量,吸收維生素D可透過自然飲食即可,透過多曬太陽,人體就能自然生成維生素D,無須額外補充,特別是失智症患者得特別注意。但有長期骨鬆或洗腎一定要定期補充維生素D者,也得特別注意用量,避免失智症發生。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美國 LIVE直播聊天室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