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單世旻/AutoWeek汽車週刊
發現地心引力的物理學家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也可以完美地套用在現今的汽車產業上。雖然對於現代人而言,買車依然是筆開銷,但相較於過去車輛僅限定於上層階級專屬的時代,現今買車的花費可說是大幅降低,而這都得歸功於筆者所提到的「巨人」,也就是被品選為世紀之車(Car of the Century)之首的Ford Model T,這輛從1908年開始生產的經典車型,雖然於1927年時因市場上激烈的競爭而宣告停產,但其影響不只是汽車產業,更對現代工業生產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並且讓汽車成為尋常百姓皆可負擔的實用工具。而這也是為何Ford Model T能夠受到評審們的青睞,勇奪世紀之車的冠軍寶座。
改變汽車生產生態 大規模流水生產線
早在Ford Model T正式進入市場之前,汽車工廠以手工製造為主,雖然此模式一定程度上能保有車輛品質,但除了造成極低的產量外,也促成當時極為高昂的車價(在Model T尚未當生前,美國平均一輛汽車的售價約為一般消費者好幾年的薪水)。不過這也讓Ford創辦人Henry Ford嗅得龐大的商機:「如果創造出大眾所能負擔的平價車型,豈不能為公司帶來龐大的財富?」,而最後予以實現的技術便是著名的流水生產線,也就是所謂的專業分工。相較於傳統單一式手工生產,Model T光是單一元件的工序便被細分到7882種,並且謹慎地分每道工序間的間隔以及所需人力(此一動作在後來也衍生出工業生產的兩大原則,通用性與標準化),而此工法由於高度的順序性、節奏性(工序間的嚴謹間隔)與連續性,因而獲得其名。
Ford在具備完善的流水生產線後,相較於傳統車廠700小時以上的生產速度,Model T僅需93分鐘便可完成一部汽車的組裝,價格也從動輒4500美金大幅下降至850元,甚至在1914年時來到360美元,並且造就Model T於1921年時在全球汽車總產量中佔了56.6%並來到1500萬輛的總額。此外,在大幅降低製作成本下,Ford也將盈餘反映在技術人員的工資上,根據資料記載,當時Ford工人的日工資約為一般工人的兩倍,而這也間接穩定產能以及工人們的素質。
簡潔的機械架構
雖然說Model T以性能上來看,並不算一輛足以顛覆車市的車型,但其許多機械結構上,也促成該車的成功,其中包括車輛單純的構造,例如在採用二排行星齒輪後,不但讓車輛更為耐用、輕巧外,駕駛難度也較傳統車型更為簡單,而飛輪磁也成功將點火系統與引擎飛輪結合,使車輛不在需要使用除能電池,此外,易於維修的特點也是Model T成功走向群眾的原因之一。動力部分,該車係採用前置2.9L四缸引擎並具備20hp最大馬力,最高時速可達72km/h。
巨人殞落 未能跟上時代潮流
作為開創汽車工業嶄新時代的Model T而言,其沒落的過程似乎也顯得格外諷刺,雖然Model T在價格上擁有優勢,但在隨後的生產流程上卻鮮有創新,且在面對競爭對手Chevrolet以更為多元、舒適且低價的策略時,Ford依然堅持以單一車型、大量生產應戰,讓此車型的市場表現每況越下,最後在1927年時,公司因無法負擔龐大的庫存壓力,黯然宣布停產並退出市場。
奠定歷史地位 拔得世紀之車榜首
總歸Ford Model T的「車」生,可以說如同一位備受市場期待的風雲兒,雖然曾在市場掀起一陣旋風,但隨後卻因剛愎自用而失去市場領頭羊的地位。這或許也可被視為Henry Ford的起落,由於當時Ford主要將設計重心置於Model T的設計,間接造成Ford轉型不易並且將美國第一品牌的地位拱手讓給了GM等車廠,但就如同前文所言,Ford大量生產與專業分工的技術隨後也被各大車廠廣為所用,並且影響了20世紀工業生產能力。其獨具歷史意義的背景也被球汽車選舉基金會(Global Automotive Elections Foundation)相中,於1996年時於共700輛車型的候選名單中脫穎而出,相較於第二名的Mini的617分,該車獲得了742的高分(第三名Citroen為567分),足見Model T在汽車歷史中的地位。而除了受到官方組織的青睞外,全球也不乏Model T的愛好者,例如知名的國際福特T型車俱樂部與美國福特T型車俱樂部便以相關改裝為樂,在維持其基本架構下,針對動力與車身進行改造。相信這也是車迷們對於曾一度改變人類歷史的Model T的一種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