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見雜誌
2019年的台灣又「亂」了!外有中美貿易戰等嚴峻考驗,內有2020總統大選,政治攻防、假新聞肆虐,讓「亂」字繼2008年後,再次獲選「年度代表字」。《遠見雜誌》與「遠見研究調查」一年一度的「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全新出爐,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反送中」成關鍵事件,對台灣社會影響深遠,導致民意的「西瓜效應」持續擴大,各種數據紛紛改寫新高及新低紀錄。
藍綠支持度反轉 民進黨33.8%國民黨18%
《遠見》長達12年的「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今年出現重大且劇烈變化。調查結果顯示,國民黨認同度跌至18.0%,民進黨則上升至33.8%(表1)。這一切,似乎重演了2016年蔡英文總統第一任當選的狀況,當時國民黨跌落谷底,不僅失去政權,立委席次從64席滑落至35席,《遠見》在2016年3月的調查顯示,國民黨支持度僅為19.5%,民進黨躍升至38.0%,政黨中立則是20.3%。
▲(圖/遠見雜誌)
低落的支持度是國民黨「內憂外患」的反射。香港6月9日以來的「反送中」事件,對國民黨造成衝擊。示威遊行經媒體大幅報導後,已導致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整體印象變差,連帶影響與大陸關係較好的泛藍政黨支持度。
國民黨的內憂則是一直籠罩在「不團結」的氛圍中,連帶使支持者失望。新低的支持度,對總統選情低迷的國民黨而言,無異敲響一記警鐘。
如以整體政黨傾向來看,支持泛藍的從去年的37.1%,大幅滑落至2012年以來的最低點23.0%,下跌14.1個百分點;支持泛綠的則從25.2%上升至歷年來最高點42.2%,增加17.0個百分點。政黨中立者為34.7%,略低於去年的37.7%。(表2)
▲(圖/遠見雜誌)
三成民眾對大陸印象變差僅18.2%願赴陸發展
香港「反送中」事件,不僅左右藍綠兩黨的支持度,連帶影響民心動向,具體展現在四項調查數據中。
首先,中國對「反送中」的處理方式,導致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負面印象變高,今年有30.7%的人對大陸整體印象「變差」,比去年增加13.9個百分點,僅25.9%回答「變好」,大幅減少22.9個百分點。(表3)
▲(圖/遠見雜誌)
民眾對大陸印象變差,也影響到去大陸投資、工作或求學的意願。儘管大陸仍是首選,但願意的比例從去年的34.4%降至今年的18.2%,減少16.2個百分點(表4)。最重大的變化是,各年齡層均全面衰退,創下《遠見》調查以來的新低紀錄。其中,30至39歲願意去越南發展(23.2%)的比例,還首次超越中國大陸(20.9%)。(表4-1)
▲(圖/遠見雜誌)
儘管民眾對大陸印象變差,去大陸發展的意願也大幅降低,卻有63.6%的民眾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應該「增加互動」,較十年前調查結果,上升11.9個百分點。希望「增加互動」的尤其集中在青壯年,以40至59歲比例較高,20~29歲希望「增加互動」的比例也高於平均值。僅21.9%認為應該「減少交流」,較十年前下降7.1個百分點。顯示民眾理性思考後,大多數仍認同兩岸交流的重要性。(表5)
▲(圖/遠見雜誌)
38.1%支持兩岸維持現狀僅4.5%贊成統一
反送中事件,甚至影響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與身分認同。今年仍有38.1%支持「先維持現狀再看情形」,與去年相同(38.0%)。但選擇「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則增加5.8個百分點為21.4%,為歷屆調查新高。顯見民眾在反送中事件後,更渴望安定,讓贊成維持現狀的人更加堅定。
近半年來,網路上「台灣會成為第二個香港」的言論,也讓「贊成台灣獨立」的比例成長2.7個百分點(25.5%),為蔡英文2016年就任以來的新高;而「贊成與大陸統一」的比例,則滑落10.2個百分點(4.5%),創下歷年新低。(表6)
▲(圖/遠見雜誌)
在身分認同方面,有63.4%的民眾自認是台灣人,比去年微升3.4個百分點;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則從36.2%下降至30.2%;僅2.8%自認是中國人。(表7)
▲(圖/遠見雜誌)
民眾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度也提升了。2018年九合一大選後,《遠見》調查顯示,對「中華民國」是國家稱呼的認同度高達84.7%,僅11.4%不認同。2018年底縣市長大選後,民心的轉變也影響以「台獨」為黨綱的民進黨政治人物,有人開始說出「中華民國」四個字,部分民進黨場合,也會出現國旗畫面。
這種社會氛圍再次應證在今年的調查結果上,有87.3%民眾認同「中華民國」是國家的稱呼,比去年增加2.6個百分點,僅7.2%不認同,也比去年減少4.2個百分點。(表8)
▲(圖/遠見雜誌)
20至29歲對2020年樂觀 48%認為經濟好轉 54.4%自認財務變好
展望2020世界經濟局勢,雖然仍有中美貿易戰2.0、香港亂局、脫歐變數以及台灣、美國總統大選等變數,台灣民眾對2020的經濟發展卻相對樂觀,有38.1%認為會變好,比去年增加4.4個百分點,有28.1%認為會變差,比去年減少11.0個百分點。其中,20至29歲族群看好比例達48.0%。(表9)
▲(圖/遠見雜誌)
台灣民眾不僅看好2020的台灣整體經濟發展,連帶也看好自己的財務狀況。有36.1%認為自己2020年的財務狀況會變好,比去年增加0.6個百分點,24.5%認為會變差,比去年減少5.1個百分點。愈年輕愈看好自己的財務狀況,20至29歲群族最樂觀,高達54.4%覺得會變好,30至39歲族群次高為43.6%。60歲以上最低為24.6%。(表10)
▲(圖/遠見雜誌)
為何民眾對明年的經濟與自我財務相對樂觀?學者專家普遍認為與2020總統大選有關。近幾個月來,蔡政府頻打「政績牌」「利多牌」,總統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臉書,幾乎是「一日一政績」宣傳,鎖定百工百業推出各種政策,至少撒下3000億銀彈。尤其偏重青年、老人以及弱勢,包含「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單身與婚育租金補貼」「補助弱勢生校外租屋」「育兒津貼擴大2至4歲每月2500元」「長照每人每年最高6萬元」「農民每公頃1萬元補貼」「農機補助5000萬變16億」等。
其他如廢除印花稅、擴大秋冬國旅補助、第二波夜市200元抵用券優惠、高鐵南延屏東案,以及蘇花改明年要通車等。
除諸多利多政策,行政院又強力放送「台商回流破7000億、創造6萬個工作機會」「台灣經濟成長率連續兩季列亞洲四小龍之首」等消息,即便在野黨提出質疑,但已影響民眾的觀感。
不管蔡政府的實際政績為何,《遠見雜誌》2020「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的結果,反應出民意受選舉、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與網路風向等影響,與去年底的民意已大大不同。
面對2020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選民能否理性選出能帶領社會前進的領導人,攸關台灣未來的前途發展。
【調查說明】
執行單位:遠見研究調查
調查地區:台灣地區22縣市
調查對象: 居住在台灣22縣市、20歲以上民眾
調查時間: 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
調查方式: 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
抽樣方法: 等比例分層隨機抽樣,抽出電話門號後末二碼代以隨機亂數處理
樣本規模: 1084人
抽樣誤差: 以95%信賴度估計最大抽樣誤差為±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