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隨著疫情深入社區,相信不少人開始感覺我們與病毒的距離愈來愈近,只要身體有一點風吹草動,不免懷疑自己是否也染上新冠病毒(COVID-19)。除了較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呼吸困難等症狀,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還有兩類特殊的皮膚症狀,可能是染疫的警訊。
▲陳欣湄醫師提醒,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現「皮膚症狀」:新冠舌頭、新冠手指/腳趾。(圖/截圖自YouTube-《年代向錢看》頻道)
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至今1年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國內外文獻和確診個案身上得知,染疫的臨床表現主要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出現呼吸急促的狀況,其他感染症狀有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部分個案會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的現象。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昨(20)日在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中提到,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有咳嗽、腹瀉、發燒等症狀,所以很多民眾只要稍微喉嚨癢,咳個幾聲,或者當體溫從36度上升到36.5度,就開始緊張。她呼籲有類似症狀的人不妨把自己當作可能的帶原者,做好健康管理,但不必恐慌。
陳欣湄表示,其實還有幾種症狀在整波疫情中,醫師們會特別有警覺,因為特殊性很高。第一個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嗅覺喪失,另一個則是在去年開始被大量討論,但由於台灣疫情平靜,並沒有獲得太大關注的皮膚表現:COVID手指/腳趾和COVID舌頭。
病毒入侵人體,有時候會引發皮膚症狀,陳欣湄透露最常見的是紅疹和蕁麻疹,但此二者沒甚麼鑑別度,就跟感冒、咳嗽很像,另外有一些皮膚科學會呼籲注意的特殊症狀,首先是「COVID手指/腳趾」:手指或腳趾長了很像凍瘡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很奇怪的發炎,可能會痛、癢,這種病灶在臨床上出現的比例並不高,建議大家如果身上長出無法解釋的皮膚疹,可以視為小警訊。
其次,國外臨床也發現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會有「COVID舌頭」,大概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舌頭腫大,另一種是地圖舌,也就是舌頭上有一塊一塊像地圖的形狀。
陳欣湄提醒,除了鑑別度較高的嗅覺喪失,民眾若有上述兩種特殊性很高的皮膚症狀,建議也提高警覺,等到國內醫療量能稍微恢復之後,進一步安排檢查。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