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騎單車運動盛行,醫師提醒,膝關節退化有年輕化趨勢,且女性膝關節內側磨損率較男性高,應減少如長途跑步、跪姿做家事等容易耗損膝關節動作。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表示,一般民眾膝關節平均每年動百萬次,平均一天活動約3000次,頻繁使用無可避免會逐漸退化。
他說,50歲者患有膝關節退化的比例大約3成,60歲更提高到6成,且女性發生的機會約是男性2倍,因男女先天構造不同加上荷爾蒙影響,女性也比男性更常用蹲姿,如上廁所、做家事,女性一天就比男生多彎或蹲好幾次膝蓋。
吳濬哲表示,當膝蓋出現輕微疼痛時,可能會降低運動意願,造成體重增加,若加上O型腿,就容易造成膝關節內側磨損,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他說,若年輕人有膝關節問題,一般會採用比較保守的療法,如注射玻尿酸、開關節鏡手術,不會直接換膝關節,年紀50、60歲者則可考慮置換。
今年55歲的張女士,經營傳統雜貨店超過20年,經常上上下下搬運貨物、爬梯子清點商品,夏天天氣熱時,每天要搬動10幾箱玻璃瓶飲料上下貨車,導致膝關節長久下來磨損得相當嚴重。
她5年前起床後膝蓋痠痛,連蹲下都困難,根本無法工作,只能呆坐在收銀機前看店。她曾經施打玻尿酸減少疼痛,但只能倒著走下樓梯,後來左右雙膝都接受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隔天就可以行走。
吳濬哲表示,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開刀的傷口約莫10到15公分,將好與壞的組織一併去除,最後再更換新的全人工膝關節。不過,傷口較大,疼痛感可能延續時間長,患者通常須住院7天,且須復健至少3個月。
吳濬哲說,現有機器人手臂輔助手術,只針對部分磨損、壞損的關節做磨除,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加上手術傷口僅5到8公分,縮短傷口復原時間短,不過單腳就需自費新台幣數十萬元。
他提醒,預防膝關節退化最好從年輕做起,平常應減少從事容易耗損膝關節的動作,例如長途跑步、過度採跪姿做家事等,避免膝蓋承受過大壓力,如出現膝關節卡卡或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