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吃飽後狂拉是食物中毒?醫揭「關鍵4情況」:快送醫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微創手術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食物中毒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發病時間能夠初步推測可能致病源。(圖/pixabay)

▲微創手術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食物中毒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發病時間能夠初步推測可能致病源。(圖/pixabay)

食物保存若不當,恐造成食物中毒。微創手術重症醫師黃軒提到,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會引起急性疾病,也就是食物中毒,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與痙攣、發燒與畏寒等,特別要注意「發病時間」,可初步推測可能的致病源,例如1小時內發病,多和化學性中毒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有關,若出現「嘔吐或大便帶血、高燒不退(超過38°C)、 腹瀉超過3天或持續惡化、嚴重脫水」,必須趕緊就醫。

黃軒在臉書粉專表示,食物中毒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無法進食或喝水;腹瀉,水樣便或血便,1天內多次排便;腹痛與痙攣,腸胃道因毒素或感染發炎;發燒與畏寒;脫水症狀,包括口乾、尿量減少、頭暈、疲倦等,嚴重者恐危及生命;神經系統症狀,比較少見,例如視力模糊、四肢麻痺,可能與特定毒素(河豚毒素)有關。

黃軒指出,根據進食後的發病時間,可初步推測可能致病源,若是1小時內發病,多和化學性中毒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有關;1到8小時後發病,可能是產氣莢膜梭菌或其他細菌毒素;8到16小時後發病,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較常見;若超過24小時後發病,可能是病毒性食物中毒(例如諾羅病毒)或寄生蟲感染。

黃軒提醒,食物中毒是一種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急性疾病,常見致病源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毒素。當懷疑自己食物中毒時,應立即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並盡量避免吃固體食物,幫助腸胃休息,等症狀緩解後再慢慢恢復飲食,同時觀察症狀變化,若出現「嘔吐或大便帶血、高燒不退(超過38°C)、 腹瀉超過3天或持續惡化、嚴重脫水」,必須趕緊就醫。

黃軒分享預防食物中毒5原則,首先是勤洗手,處理食物前後徹底清潔雙手;選購新鮮食材,避免過期或腐敗食品;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尤其是肉類、海鮮等高風險食材;妥善保存,冷藏或冷凍食物,避免長時間放置於室溫。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